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德阳市环境监测员王春艳 对专业性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四川日报 2016-06-06 07:49 大字

□本报记者 袁婧

6月2日一早,德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分析室副主任王春艳,带队联合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在金堂北河、青白江中河开展上下游水质的联合监测。“昨天在实验室待了一天,前天全市搞环境监测应急演练,又是一天……”王春艳直呼忙不过来。她所在的监测分析室每月初要对德阳全市23个监测点位进行饮用水、地表水的例行监测,其中所有点位的取样都要在两天内完成。王春艳说,“最远的点位邻近绵阳三台西平镇,往返几乎就要花掉一天的时间。”

2011年,王春艳从温州医科大学环境化学分析专业硕士毕业,进入德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开始了围绕监测点、实验室的忙碌。不仅是水,包括土壤、大气以及噪声监测,都是监测分析室的分内之事。这让王春艳对自己的工作怀揣一种神圣的使命感:监测分析就是让真实、可靠的数据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是否有污染,数据说了算。”

当时,监测室仅有十人左右。由于人手不足,去年怀孕的王春艳,直到生产前一天还在户外进行现场监测;生完儿子、产假没休满一百天,她又被召回了工作岗位。不过,王春艳也没想抱怨:“就是想把自己手上的项目完成好。”

这种情况也在改善。目前监测室人数已经增加到了17人,且多是科班出身,拥有硕士学历的就有13人。“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增强,监测分析的要求在提高,所以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只会有增无减。”工作五年的王春艳,在分析室就培养了六名技术人员。

实验室环境的改善,也让王春艳和同事们颇为振奋。去年10月,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实验大楼拔地而起,相应实验设备的添置,也给监测分析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此前,实验室均是办公室改装而成,没有通风橱,只能用排气扇,常让王春艳“担心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结果”。

如今,在综合参考文献和实验环境的基础上,王春艳和同事们已经建立了七十余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去年,有些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还要委托广元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今年,好多项目我们自己就可以做了,还要进一步扩大监测项目的范围。”提高监测分析能力,王春艳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广元新增36项公共服务事项

本报讯(记者张雨)为方便群众、企业办事,促进审批提速增效,优化发展环境,7月12日,记者从广元市政务服务中心获悉,该中心新设了司法援助服务专区、市公交公司服务窗口、涉审中介服务专区,办事群众可在政务...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