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范欣言:让绚丽的焊花为自己代言

四川日报 2016-05-11 08:00 大字

□本报记者 高启龙

5月5日,立夏,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的气温高得让人头皮发烫。而白龙江边紫兰坝上的中国水电五局第一水工机械厂焊接车间里,却是焊花飞溅,一片繁忙。

对于焊工们来说,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来了,不管天气有多炎热,为了确保安全,还得穿上厚厚的工作服。

这里便是范欣言工作的地方。刚在成都领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没来得及带上老婆孩子到春熙路逛逛,就被厂里催了回来。

厂里正在为海南琼州一家抽水蓄能电站赶制深水闸门门槽。“赶制的深水闸门门槽60%以上都是一、二类焊缝,这对焊工的技术要求特别高。”厂党委书记李建平介绍,成品的焊缝要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和超声波检测,有一项不过关,都得返工重来。

这样高难度的技术活儿,对范欣言来讲虽然早已不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但也不敢有丝毫大意。“要尽最大可能确保每件产品一次性过关,这关系着厂里的荣誉。”

从北方来到南方,从生活的不适应到学习技术的枯燥,范欣言与焊接打交道之初,逃走的想法冒出好几次。一咬牙坚持了下来,如今他在焊接车间已待了12个春秋。

练好焊接技术,最为关键的是眼神和臂力,为把技术学到手,他除了静下心练习,还要在师傅面前献丑,“师傅骂完之后,会心甘情愿地传授真功夫。”周末时间,他会把自己反锁在车间,苦练本领。“手上烫起了不少血泡。”范欣言苦笑道,跟爱人谈恋爱时,因为手太粗糙,都不敢主动牵手。

练习中,他独创了两项练习秘诀——“钓鱼法”增强臂力,看太阳练就“火眼金睛”。

说是“钓鱼法”,就是每天晚上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绑在竹竿上,然后像钓鱼一样长时间端起竹竿,“刚开始时觉得胳膊都快要断了,后来发现自己可以‘钓\’上好几个瓶子了。”为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范欣言每天上班前都要站在河边看太阳。

2006年,厂里决定对麦洛维弧形闸门门叶连夜赶工焊接,夜间作业,不仅能见度低,对焊工的焊接技术要求高,同时,焊接过程要由吊篮吊在半空中进行,难度更大。抢工一晚,终于完成任务,当焊缝质量合格率100%的检测结果呈现在面前时,范欣言师徒二人相视而笑。

十多年来,范欣言先后参加了紫坪铺、亭子口、苏丹麦洛维等国内外大型水电工程的金属结构制造焊接工作。经他的手焊出的工件焊缝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很高,探伤检测人员除重点抽检关键部位外,对其他部位全部实施免检。

新闻推荐

广元脱贫攻坚获国开行融资融智支持

本报讯(彭霈记者张学文)5月18日,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与广元市政府签署《“十三五”开发性金融暨脱贫攻坚合作备忘录》。双方约定,在脱贫攻坚重点领域,国开行四川分行除提供专项资金推进广元易地扶贫...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