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红心猕猴桃产值实现60亿元,214个贫困村全覆盖产业化“红心”如何炼成

广元日报 2017-09-25 01:30 大字

人民日报记者常钦

孕育品牌,捧出一颗规模化“红心”

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年产鲜果13万吨

深秋的天空,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天新园区猕猴桃采摘园里热闹非凡。“每年我都会来这里下订单,红心猕猴桃很特别,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一位从广州赶来的客商冒雨在采摘园里查看果情,他这次来走访了不少农户,已经签了一批订单。

“这果子比去年个头要大,市场价格高于去年……”苍溪县歧坪镇四蛮寨村猕猴桃种植户马廷仁,去年靠着76棵猕猴桃树,收入了1.2万多元。他切开一颗猕猴桃解释,红心猕猴桃果芯呈放射状红色条纹,果肉黄色,集食用与药用为一体。

苍溪县猕猴桃丰收在即,已经进入采摘期。走进东溪镇康寨村,满眼绿色,一株株猕猴桃树枝叶茂密,枝条上成熟的果子随风摇晃,老远就能闻到果香。在苍溪,像康寨村这样几十年坚持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村不在少数。

红心猕猴桃成为当地的招牌、农户的选择,并非偶然。专家介绍,苍溪有国家一级标准的大气环境质量和特有的中性紫色土壤,是国内外公认的红心猕猴桃最佳适生区。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苍溪县就开始人工驯化栽培猕猴桃,后来又选育出稀有的红阳、红华、红美等红心猕猴桃新品种。

为了让红心猕猴桃产业持续增收,苍溪县还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建立专家工作站,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业联盟,创新猕猴桃与罗汉果交叉种植技术,破解猕猴桃挂果前期“高投入、低产出”难题,带动种植企业和贫困户前3年每亩增收800元。同时,苍溪健全技术帮扶队伍,建立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和39个乡镇农技站,保证一村一名农技人员,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用于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培训,在田间地头满足种植技术需求。

规模化效应出来了。多年来,苍溪各级部门在红心猕猴桃的培育、管理等环节加大技术创新和扶持力度,种植面积达35.2万亩,年产鲜果13.4万吨,总产值达60亿元。这颗“红心”的牌子越叫越响,规划到2020年,猕猴桃面积50万亩,年产量达50万吨,实现总产值100亿元。

“大园区+小庭园”,成就一颗脱贫攻坚“红心”

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460元,减贫2.4万余人

苍溪县是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红心猕猴桃产业被当地群众寄予厚望。但在2014年前,标准化种植规模还不足20万亩,产量不足8万吨,产业影响力较小。为了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区域发展,苍溪县实施壮大红心猕猴桃特色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发展战略,让这颗“红心”找到了现实坐标。

“一人一亩产业园,三年脱贫超万元”,助力贫困群众建立自强农场,是当地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之一。苍溪建设猕猴桃产业园区,就是要推动猕猴桃产业标准化,提高附加值,带动贫困户加入产业环节,享受产业链升级红利。

五龙镇双树村村民冯明武,当初在外务工因意外致残返贫。2015年,看到县里猕猴桃产业发展逐渐兴旺,冯明武也想返乡试试。“一场场政策及时雨,让想法变成了现实。”冯明武介绍,金融扶贫政策给他送来8万元低息贷款,农业部门发了6万元养殖补贴。对建2亩以上自强农场的贫困户,还给予“以奖代补”资金6000元,对参与产业保险的贫困户,县本级财政还补贴75%。

在冯明武自强家庭农场,棚架下猕猴桃挂满枝头,猕猴桃树周围,有300多棵核桃树和600余棵脆红李作防风墙。园子里,还间种了玉米、雪莲、黑花生等,100多只跑山鸡和鸭、鹅一起,在林间捉虫嬉戏。像冯明武一样,不少贫困户利用政策优惠,在自家庭院和土地实施猕粮、猕蔬套作及种养循环。

苍溪县委书记张寿于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万亩以上红心猕猴桃种养循环产业园区17个、千亩以上园区66个、产业庭园3.8万个。去年新发展猕猴桃种植5.2万亩,累计达35.2万亩,实现214个贫困村全覆盖。去年,红心猕猴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460元,减贫2.4万余人。

(紧转A2版)

新闻推荐

广元市食药监局局长带队督查苍溪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近日,广元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陈怀乾一行对苍溪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督查。督察组一行先后深入到苍溪县亚泰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食为天农业有限公司、泰和药业、苍溪中学学生食...

苍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