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展中药材治病更“治贫”——苍溪县白驿镇碑垭村聚力药材产业助农奔康小记

广元日报 2017-07-17 01:22 大字

向劲松董杨

“我和9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因为我腿有残疾,不能干重活,老母亲也经常多病,常年需要照顾,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我在村上的石斛试验示范基地打工,负责种植和养护石斛。我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还学到了石斛种植的一些技术。”7月13日,走进苍溪县白驿镇碑垭村石斛试验示范基地,说起石斛产业发展时,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赵登明显得有些激动。

碑垭村地处于苍溪与阆中交界处,属于典型的低山中丘地貌。该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以前主要以传统种养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一直不高;但也正是因为特殊的深山地理环境、高温多雨的气候,形成了石斛种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石斛生长喜温、喜湿。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协助镇党委政府共同耐心给贫困户做工作,使他们充分了解了石斛的价值,重点就他们关心的技术问题和销售问题提供支持和保障,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白驿镇副书记杨发平说。

石斛,在民间有“救命仙草”的美誉,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润肺止咳等功效,还兼具抗肿瘤、扩张血管、治疗白内障等作用,是一味名贵中药材。“石斛从栽植到出售往往需要2—3年的时间,一株种苗的成本10多元,而一斤石斛可以卖到100元以上,效益大约为10倍,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杨发平介绍说,发展石斛产业,正是看中了它良好的经济效益。

去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碑垭村建立石斛示范试验基地,主要采取“林下套种、立体发展”运作模式,在桂花树、梨树、杏树等林间套种石斛。

“村民的相关收入有三种来源:土地租金、务工收入、产品销售。”碑垭村第一书记赵小平说,目前基地除了研究所种植的40亩石斛以外,还有6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户均种植面积在1.2—1.8亩之间,总投资140万元。种苗全部由研究所垫资发放,待成品销售后,才扣除种苗钱。同时,研究所还需负责寻找销售渠道。“预计到明年出售时扣除种苗等成本,整个基地的利润能达到40万元左右。”赵小平很有信心。

严俊芳是碑垭村贫困户之一。因丈夫腿有残疾,不能干重活,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她身上,现在年纪渐渐大了,家庭劳动力缺乏,生活十分困难。因为石斛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严俊芳在家门口就找到了一份轻松工作,除了在基地打杂务工外,她自己还种植了2000多株石斛。盛开的石斛花,对严俊芳来说,更是脱贫的“希望之花”。

目前,碑垭村已与外地企业签订了两吨石斛的收购订单,这更加坚定了村里扩大种植基地的信心——“以点带面,带动整村发展,规划规模在400—500亩左右。”赵小平说,村里还将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石斛产业,为村民脱贫奔康护航,“扶上马再送一程。”

新闻推荐

苍溪县社科联:守好意识形态和网络舆情“两扇门”

【核心观点】今年,是苍溪县深入实施“2344”发展方略,决战决胜“三大主战场”,奋力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时期,必须未雨绸缪,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毫不动摇坚守“主阵地”,躬身不辍种好“责任田”,坚决...

苍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