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支部引领专合社带动贫困户“摘帽” 阆中市金城乡创新党建工作服务脱贫攻坚

四川科技报 2016-09-02 00:00 大字

[摘要]阆中市金城乡创新党建工作服务脱贫攻坚

8月28日,笔者来到阆中市金城乡民乐村和大山寺村,成都一家公司正在这里收购贫困户种植的3万公斤南瓜,每公斤收购价0.7元,50户贫困户出售南瓜增收2.1万元。

民乐村、大山寺村是阆中市2016年度脱贫摘帽村。为实现两个村脱贫摘帽目标,乡党委、政府创新扶贫机制,民乐村实施“支部+专合社+贫困户”、大山寺村实施“小微园区+专合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奋力实施***脱贫,让贫困户在脱贫奔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并充分结合“两学一做”学教活动开展,实施党员联系帮带贫困农户,落实增收帮扶措施,确定农户增收方案,督促帮助农户因地制宜学技术,长短结合抓产业,实现每个贫困农户养鸡鸭30只以上,家畜2头以上,年种养收入近万元。

民乐村

支部+专合社+贫困户

民乐村是一个典型的旱山村,十年九旱,年年减产欠收,全村无一个支柱产业,贫困户达50户。2014年以来,乡党委书记王才坤进驻该村,他在走访全村贫困户时发现,贫困户大多是无劳、无资、无技、无识的“四无”农民;又是有残、有疾、有老、有小的“四有”农民。“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必须创新扶贫机制,激活扶贫主体,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凝心聚力拔出穷根,才能打赢脱贫摘帽这场硬仗!”王才坤在全村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说。王才坤和“第一书记”刘宪及村干部逐一走访全村贫困户5次以上,签订脱贫公约,制定脱贫规划,落实帮扶措施,争引项目资金200余万元,修建全村环山水泥路11.5公里;整治病害水利工程6口,新建蓄水池4口,整治提灌站1处,使全村实现自流灌溉,实现旱涝保收;利用扶贫周转金20万元、市园林局帮扶资金13万元组建核桃、蔬菜两个专合社,已成片栽植核桃27公顷2.5万株,利用核桃园及撂荒地种植南瓜、大头菜、菜头、水果玉米20公顷,形成了核桃、畜禽、蔬菜、水产、劳务五大支柱产业,贫困户家家户户都有两个以上的增收项目,年底前全部能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大山寺村

小微园区+专合社+贫困户

2014年,金城乡乡长邱云炬进驻大山寺村,他带领“第一书记”张旭和村干部一道,在走访每户贫困户的基础上,通过到苍溪县龙山镇实地考察,引进业主,在该村打造了川明参、核桃苗圃、生猪养殖等3个小微园区,积极申请成立了川明参、核桃、生猪等3个专合社及家庭农场,发动贫困户成片种植川明参13.33公顷、核桃12.67公顷,培植了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5户,吸收了20多户贫困户到中药材合作社、核桃苗圃等就地打工,月工资1500元以上,为部分贫困户在家就业提供了工作保障;并对其余贫困户逐一落实了以养鸡鸭、羊、猪等畜禽为增收项目。利用20万元扶贫创业周转金和市妇联2万元帮扶资金扶持了91户贫困户扩大了养畜禽、种药材、种蔬菜、种核桃,使所有贫困户在年底均能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同时,大山寺村还修建村道水泥路10公里,整治病险堰塘4口,新建蓄水池8口,正在改扩建吃水井40口,受益农户达400余户,新建了村卫生室1处,规划建设村级文化阵地等文化娱乐设施,带领群众走向脱贫奔康的致富路。(本报通讯员 莫子君)

新闻推荐

在草原上 有一群特殊的红军

记得在2014年8月,本报曾披露了一份1933年的档案,这是当年红军在成都的招聘启事,为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军部招聘医生、机械、银行等专门的技术人才。伴随着这份档案的还有记者的进一步调查。民政局...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