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师范大学:立足师范 服务社会

四川日报 2016-05-06 00:02 大字

“文化和教育对一个人、一个地区来说,太重要了,这回好了,四川师大来帮助咱们,从长远来看,你们给普格教育带来一个春天,给了普格未来一大希望。”3月16日,面对四川师范大学的扶贫调研团队,凉山州普格县县长沙英欣慰地说。当天,四川师大副校长杜伟一行前往普格县开展教育扶贫对接工作,四川师大将在师资培训方面给予该县教育大力帮扶。这只是四川师大历年来服务社会的一个缩影。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介铭说,在新一轮扶贫工作中,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四川师大承担了甘孜州理塘县江达村***、凉山州普格县教育扶贫、广元市苍溪县智力扶贫工作。周介铭说,要重视扶贫工作中的“精准”二字,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国家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为贫困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丁任重说,学校采取分类分层、周期性、递进式的帮扶形式,转变扶贫帮扶方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充分发挥智力、学科、教育、科技优势,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开展社会服务1000余项,服务社会总经费近2亿元。

□段永清 肖柯 杨杰图片由四川师范大学提供

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特色开展各类培训

四川师大作为四川省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长期以来,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和引领地方基础教育发展为己任,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教育行业的各类培训,不断优化培训课程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2003年至2015年,学校共举办高校教师岗前职业技能培训11届,共培训高校新任教师42819人次,平均每年培训新任教师3893人次。目前,学校教师培训中心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校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学校还通过精品课程网络培训,为提高全省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水平提供支撑,2008年至2015年共培训教师4935人次。

近年来,四川师大通过短期集中、置换脱产、送教下乡、远程网络、视频直播、校本指导等模式,采取“人网”“天网”“地网”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实施培训项目,共承担了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各类专项计划等项目700余项,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70余万人次,参训学员覆盖全国,辐射城市、乡村,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各学段。例如: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新课程骨干培训、教育技术骨干培训、“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心理康复教育、“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等40余项国家级培训项目,培训各级各类骨干2万余人次;省级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特级教师等100余项高端培训项目,培训高层次教师1万余人次。截至2015年底,认定教师资格83万余人次,为四川省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和依法施教的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四川省农村教育信息化电教机构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四川省数字化资源全覆盖项目、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等300余项省级培训项目,共培训教师2万余人。学校还承担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组织工作,2006年至今参考人数197669人次。

截至2015年底,四川师大举办非学历证书考试38061人次,非学历培训共计2300人次。煤矿类安全培训共计2万余人次,企业管理培训共计4000余人次。

2003年至2015年,学校开展高校干部培训、地方党政干部培训、行业干部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共举办干部培训班次155期,培训干部12457人次,其中高校干部8773人次,地方党政干部16个班共1200余人次,地震灾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班13期共2484人次。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川师大2003年至2015年先后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1300余项科研开发、科研服务、专利转让、技术咨询项目等协议。

四川师大利用智力资源,为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参考。学校教师撰写的建议报告、完成的科研项目多次受到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的成果被直接采纳,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丁任重撰写的研究报告《四川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杜伟撰写的建议报告《畅通农村宅基地退出渠道的建议》、历史与旅游学院王汝辉的研究报告《新常态下四川旅游产业发展动力研究》受到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川师大利用土地评价等学科优势,组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西南土地评价与监测实验室”。2013年起,协同相关单位获批建立四川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增强了学校协同服务社会的能力。

结合自身优势,四川师大整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涉及旅游的教师资源,成立了具有国家旅游规划乙级资质的“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院”,开展旅游策划、规划等服务。近年来承担的旅游类项目累计100余项,经费超3000万元,产出一批有影响的项目,其中学校教师参与规划设计的成都三圣花乡项目被国家列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加以推广,四川师大谢元鲁因此荣获“建设成都贡献奖”。此外,李晓波规划的南充凌云山成功建成国家4A级风景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对此作了报道。

2013年四川师大成立文化艺术产业中心,依托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美术学院、服装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学院,以及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多元文化研究中心、美学研究所等应用性与基础性文化艺术资源,整合国内外优质艺术资源,提供全方位创作、表演、研发与培训,促进文化艺术与产业对接,实现文化艺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2015年成功承办“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暨川藏公路开工6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2013年10月,四川师大以“一园多区”的发展思路,开始打造自己的科技园区。科技园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主要在狮子山校区,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和实习实训主要依托广汉科教园。在广汉的科教园,分设了企业孵化区、创新产业区、产业服务区、实习实训基地等功能模块。目前,四川师范大学科技园被教育部门、科技部门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区。至2015年底,四川师范大学科技园可用于项目孵化场地面积达到2100平方米,共有入园企业(项目)41家,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7项,发明成果奖项2项。科技园整合学校、社会、政府资源,已成为一个集资源、服务、信息、孵化为一体,能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全方位创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平台。

定点扶贫 驰援灾区关键时刻勇挑重担

四川师大先后对达州市通川区、巴中市通江县和巴州区等地区开展定点扶贫:向上述地区中小学捐资60余万元,捐赠远程教育设备等物资设备价值100万余元,开展贫困生资助和贫困家庭慰问等活动;组织知名专家、教授组建“教授支教团”,连续6年奔赴对口帮扶地区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培训干部教师队伍;选派研究生赴帮扶地区挂职锻炼,组织本科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送科技文化下乡,参与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从2002年起,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先后有63位志愿者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支教。据不完全统计,四川师大志愿服务的范围,涵盖四川、贵州、青海、云南、陕西、内蒙古、江西、广东等10多个省区市。“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师大积极组织师生员工参与灾后重建,学校师生员工各类捐款合计204万余元,捐赠物资30余万元。为帮助极重灾区安县雎水镇重建,学校先后派遣19批志愿者服务队救援帮扶、6支心理援助服务队进行心理辅导、师范生进行顶岗实习支教。同时,学校还从科研项目基金中紧急划拨50万元专项经费,设立“灾后重建”规划的灾后重建专项研究项目。

四川师大承办的教育部“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康复国家级培训”、教育部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教育部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及李嘉诚基金会捐赠地震灾区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等培训活动,受到教育部的高度评价。“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学校再次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为宝兴教育系统捐赠60余万元,实施包括灾后心理评估、心理教师培训、送教下乡、建立心理援助工作站、骨干班主任培训等灾后教育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开展了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创伤心理恢复能力及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专项培训。

苍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