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陶泓霖日前在全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

攀枝花日报 2011-05-22 19:27 大字

□本报记者 陶泓霖 

日前,在全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上,攀枝花公交客运总公司司机何思红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攀枝花市K1路(跨线1路)公交线路上一名普通的驾驶员,18年里,他安全行车65万公里,安全行车里程可绕地球赤道16圈;18年里,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出勤率保持在99%左右。2007年至2010年,他用4年时间完成了7年半的工作量。

快乐的工作“达人”

5月5日,何思红和平常一样提前半小时上班,他来到公交总公司九附六停车场对自己驾驶的公交车进行安全检查。他告诉记者,出车检查车况是在部队当兵时养成的,退伍后,他依然坚持这一好习惯,作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他始终把行车安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何师傅驾车技术好,又有一副热心肠,经常助人为乐。”何思红同事杨波对记者说。2009年大年三十晚上,天气寒冷,忙碌了一天的何思红下班回到家中,正准备和家人过节,突然电话铃声响了,单位调度室工作人员在电话中称,末班车坏在途中,无法确保准点发车,何思红赶忙表示愿意再出一趟车。放下电话后,何思红又穿上刚换下的工作服,走出家门,并在22:00准点发车。何思红说:“当时心想路上还有很多乘客在车站等车回家过年,我多出一趟车就能让更多的人及时回家过年,我心里感到很快乐。”据了解,2007年至2010年,何思红共出勤1418天,其中加班414天,仅2010年,他出勤349天,加班97天,运营公里超计划101.3%。

何思红告诉记者,从事驾驶工作18年,为了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他把助人为乐当成了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我和回报有个约定”

5月的攀枝花,骄阳似火。在烈日下,何思红驾驶的老式公交车驾驶室温度高达40余摄氏度。然而,何思红并未因此申请驾驶空调车,而是从班组里挑选出几名吃苦耐劳的同事与他一道驾驶“老爷车”。何思红对记者说:“我是班组负责人,在工作中应该勇挑重担,驾驶老式公交车同样可以回报社会。”

回报社会,是何思红工作的动力之一。2004年,何思红的女儿患了重病,庞大的医疗开支压在何思红夫妇肩上,公交总公司党委、工会得知情况,在职工中开展了募捐活动,帮助何思红一家筹集医疗费。何思红哽咽着说:“同事们向我的女儿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我们一家三口渡过难关,我和老婆非常感激,我决心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公交行业是城市的一扇服务窗口,何思红用实际行动为乘客服务。当遇到拿行李的乘客时,他会主动帮忙在车上安置行李;当有老年人在车上时,他会帮忙为老年人找座位……2006年,有一位外国人乘坐何思红驾驶的公交车,何思红在和外国乘客交流中得知他准备前往巴斯箐,担心外国乘客坐过站,到站后何思红主动提醒外国乘客该下车了,没想到外国乘客朝车门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用中文对何思红说“谢谢”。

何思红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为乘客送去贴心的服务,换来了乘客们一声声感谢、一封封感谢信。2010年,何思红被评为市民最满意驾驶员,他对记者说:“乘客的满意,是对我工作的最高评价。”

2008年,“5·12”地震波及何思红老家苍溪县。“老家还有很多亲戚,得知地震影响到老家,我心里很着急,但是我不能因此而懈怠工作。”何思红对记者说。得知老家亲人安然无恙,何思红悬着的心安稳了,他不仅积极向灾区捐款,还作为一名党员突击队队员投身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劳动竞赛中。 

2010年,何思红被同事推选为班组组长,作为班组负责人,他经常组织班组成员开展安全行车、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学习讨论。何思红告诉记者,通过学习,班组的业务水平提升了,班组里逐渐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在班组绩效考核中,他带领的班组始终名列前茅。

新闻推荐

千年古镇老观的红色记忆

"target="_blank">●本报记者杨晓江周晓琪老观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红色革命根据地。“夜袭老君山”“三战鸡山梁”等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老观镇境内。据《红色摇篮—阆中革命老区》一书记载,1...

苍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