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子女护理自家老人,可以领“工资”吗

老年生活报 2022-04-13 08:17 大字

居家养老是老年人的第一选择,赡养老人则是子女的义务和本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照护老人,意味着大量时间、精力、经济上的付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日前发表观点:“非正式照护者的‘社会劳动’定性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从事“社会劳动”的家庭照护者,是否理应获得报酬?这一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观点应承认照护老人是社会劳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提交提案,建议立法保护家庭全职成员的利益和合法权益,将在家庭全职从事家庭服务视为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合法职业,媒体称为“全职太太职业化”。

唐钧认为,“全职太太职业化”更恰当的表述应该是照护活动的社会化,要承认照护孩子、照护病人、照护残疾人、照护老年人等照护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给家庭照护的承担者发放工资。应该公正地对待有偿和无偿提供长期照护的劳动力,让他们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7%,据此估算,国内存在约720万个养老护工岗位缺口。岗位缺口投射到现实,一方面,家庭成员担责且不太讨好,另一方面,养老专业理念缺失导致老年人幸福感缺乏。

赞同鼓励亲情照护增强家庭归属感

“非常支持为照护老人的家庭成员发工资这个观点,这样不但可以拉近老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而且还能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这是人性化的制度创新。 ”青岛市73岁的陈建国说,未来他更愿意在自己家中养老,但儿子、儿媳做小生意,孙子还在上学,如果有一天他和老伴需要照顾,压力就会传递给子女,子女如果能在照护自己的同时,可以领取一部分工资,那就好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陈建国这样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希望家庭成员照护的老人非常多。他们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另一方面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为照护者提供报酬,无疑是一项鼓励亲情照护,增强家庭归属感的创新举措。

对此,不少网友也表示赞同。有人认为,目前养老护理员严重缺失,与其聘请社会群体为老人照护,不如优先选择老人的子女,既可以解决政府在法律上的责任,又能让家庭亲情的纽带因而更加紧密,给居家养老困局找到一条解决路径。

反对照顾老人是义务不能“货币化”

“照护父母或者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这样用货币的形式维系,亲情看上去就太功利化了,两者完全成了雇佣关系,这种情况属于诱导子女,给钱才能照料老人。 ”青岛市67岁的李秀梅表示,如果政府为照护老人的家人发工资,具体衡量标准是什么?谁能享受谁不能享受?都将面临诸多问题。

也有网友对 “发工资”表示反对。有网友表示,子女赡养老人,既包括物质赡养,也包括精神赡养,更包括照顾卧床不起的老人。子女照护老人是一种感恩和孝心,维系家庭亲情融合,没必要利益驱动。政府应将公共养老服务及有限财力,用于完善社区养老设施配套建设,强化社区公共医疗服务。

专家观点积极可取政策出台需细化

本报特约评论员、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同昌表示,目前,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难题。唐钧提出的这个观点非常积极,针对社会现象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很有可取之处。但具体的政策出台,需要结合实际细化。

“为家庭照护者提供报酬的观点,实际上是想通过社会福利的手段来减轻家庭和个人的负担,化解社会矛盾。 ”刘同昌表,护工少,护工费用高,家庭负担重,子女压力大,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让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解决养老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让老年人和家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相关政策的出台需要在优先满足困难家庭、困难群众等前提下,逐步完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记者 张磊

新闻推荐

“在学校种的菜,可甜了” 课堂搬到小田园,这所学校的劳动教育课广西有名

校长周佳在菜地给同学们上劳动课我们的劳动成果选苗移栽除草摘菜生菜、空心菜、玉米……4月8日下午,在玉东新区第七小学的...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