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观风云变幻 识晴雨冷暖 世界气象日,记者带你走近广西气象专家,听他们讲述幕后故事

南国早报 2022-03-24 10:46 大字

南国早报见习记者黄俏华记者卢盈/文见习记者尹世斌/图

天气预报预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3月23日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南国早报记者探访广西气象部门,选取气象预报、农业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等岗位代表,看看他们是如何与风雨雷电打交道、服务民生的。

1气象预报员:在海量数据中洞察风云变幻

3月22日下午4时,在广西气象台21楼,气象预报员们正在电脑前紧张地工作。记者注意到,每台电脑都配备了两个显示屏。屏幕上,风、雨、温、湿等各种气象信息,让记者眼花缭乱。

当天值班的首席预报员陈见和这些信息已经打交道37年了。他说,除了国内外主要气象机构提供的气象数据外,全区2800多个自动气象站监测到的数据都会收集到气象分析系统里汇成图表。

每天,预报员要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综合研判老天爷的“喜怒哀乐”。

由于工作总是围着天气变化转,加班、值夜班是预报员的家常便饭。

尽管工作辛苦,但这个职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取代的。2014年7月18日,在超强台风“威马逊”来临前,陈见和同事们通过一遍遍查阅历史资料,最终准确预报“威马逊”进入广西南部沿海,提前了24小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对防灾减灾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见说,精准预测能减少或降低气象灾害损失,这是预报员的成就感所在。

2农业气象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开出“良方”

气象预报员洞察天象,农业气象专家则要接“地气”,常常出入田间地头。

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谭宗琨是农业气象专家中的一员。他1989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气象服务与研究,至今已经33年。

他说,农业和气象联系紧密,尤其是农业生产基础较薄弱的地区,农业对气象的依赖程度越为明显,可以说农林作物收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由“天”决定。

谭宗琨介绍,他和同事的工作就是围绕广西农林作物的防灾、减灾、节本、提质、增效来做文章,为相关部门提供趋利避害的气象专项服务。因此,无论是春种秋收等农事关键时段,还是暴雨、霜冻、低温等灾害天气时间,他们都会深入田间地头调查。

“行走田间哪有不湿鞋的,交通不便只能走路也是常有的事。”谭宗琨说,尽管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们义不容辞,因为只有深入生产一线调查,才能给“看天吃饭”的农户开出种植、生产管理“良方”,给相关部门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今年广西柑橘滞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月下旬至2月下旬的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不仅影响沃柑等晚熟柑橘着色成熟和果实品质提升,而且严重影响了果农正常采收及外销运输。谭宗琨和团队曾在去年12月,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宜及早做好产销对接的建议,部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早行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减收。因此“早预警早行动”显得尤为重要。

3预警信息传播人:早预警早行动保安全

南宁市气象台2月19日18时50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今年2月,南宁多雨低温的天气持续了十来天,不少人的手机都收到12379发来的预警短信,把控这些短信发送的人是谁?发送短信又为了什么?3月22日下午,记者见到这些预警信息的“传播人”之一——广西气象服务中心信息服务科科长周能。

“前端的自治区气象台及各市县气象台,通过对天气情况的科学预判,得出各类天气预警信息,通过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把各类预警信息送达给影响区域内相关责任人以及公众。”周能介绍,2021年,全区各地发送预警类信息平均一天就超过40条。

现在,大家通过手机App或者短信,能收到大量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广西气象部门还建成包括电视、网站、微博、微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10多种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发送这些预警信息,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公众安全。

周能介绍,预警信息发布后,在灾害影响区域内的基层组织及相关单位会根据天气情况,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举例来说,暴雨和台风天气的应急预案各不相同,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各个级别的应急预案也不相同,相关负责人要根据不同情况拿出不同的应急预案来进行处理。如果遇到持续暴雨天气,一些易出暴雨衍生灾害的地方,就要提前对附近居民进行转移安置,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早预警就能早行动。”周能说,提前一分钟和推迟一分钟,后果可能就不一样,一切都要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位。

新闻推荐

东航客机坠毁事故调查新进展现场发现遗体残骸并完成家属对接

在事故现场,发现一部黑匣子核心提示■飞行记录器外观破损严重,但相对比较完整,初步判定为驾驶舱话音记录器■飞机符合维修放...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