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拥有少数民族杂居优势,但民族服饰产业发展滞后,政协委员建议 举办民族服饰节 推动产业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廖欣 韩沛
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民族服饰展示馆、设立民族服饰产业园区、创新按需定制等商业模式培育民族服饰消费市场……广西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广西少数民族杂居的先天优势,造就了丰富多元的民族服饰文化。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庞文斌关注到民族服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相关建议。
现状产业发展步伐较为缓慢
庞文斌表示,人们穿上色彩各异的民族服饰,能为广西美景增色添彩,带给游客独特的精神享受,推动广西特色民俗旅游产业发展,是助推群众致富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服装的简单方便与流行时尚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此外,民族传统服饰家庭式小作坊式生产,用料精细,制作工艺繁琐,费用昂贵;穿着者行动不便,洗涤繁琐,设计缺乏时尚元素,技术革新也较慢;加之政策扶持、产业策划、产品工业化标准、社会宣传、传承人培养、推介营销、品牌战略等方面不足,导致广西穿着民族服饰的人寥寥无几,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传承推动民族服饰文化创新
对此,庞文斌建议,政府可出台推进民族服饰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在资金税费、基地金融、品牌培育、土地保障、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产业发展;从政策指导、发展规划、信息咨询、产品开发、财政投资、招商引资、市场培育、营销激励、传承人培养等方面为民族服饰的生产、销售提供服务职能;健全保护与开发体系,扶持社会力量设置民族服饰展示馆、博物馆、陈列馆,支持对民族服饰的系统性收藏。
此外,建议政府部门以“民族服饰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课题向国内外专业团队招标。从产业策划、创意设计、加工制作、品牌营销、服饰标准化等进行科学规划,并组织国内外服饰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验收,为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
同时,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和发展民族服饰产业。设立民族服饰产业园区、创意园区、原材料供给与纺织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小镇、电子商务产业园、“民族服饰一条街”、“民族服饰文化广场”等产业集聚区;建立民族服饰研发工作站和版型数据库,将高精尖设备和设计生产相结合,布局智能服饰工厂;利用发展双循环经济机遇,促进民族服饰走出国门,推动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国际化发展。
营销多种渠道创新商业模式
庞文斌还建议,通过多渠道推介民族服饰,打造多种展示平台。支持组建“民族服饰时装协会”“民族服饰时装模特团队”,借助“民歌艺术节”“壮族三月三”等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以及文化节、展演、赛事、时装周、庆典、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展示民族服饰魅力;举办民族服饰节,以视听盛宴演绎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吸引国内外大批参与者、来访者、旅游者的关注,带来密集的信息、人流和投资,促进民族服饰文化交往与合作、传承与创新。
同时,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将民族服饰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专业人员在典型村寨建立个人工作室,在旅游景点,举行民族服饰的展览或歌舞表演,让游客了解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艺术韵味、审美价值,提升购买民族服饰的欲望;融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文创、田园度假、生态旅游等大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以及乡村住宿、餐饮、购物、物流等行业协同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富裕。
在营销推广方面,将民族服饰与现代营销模式相融合。借助“互联网+”,向订单销售、网络直播、网上订货、在线销售、平台竞价等新型营销模式转移;开拓街区店铺、专柜、景区、展销会、博览会等购物空间,创新按需定制、共享服饰等商业模式,精心谋划和培育民族服饰的消费市场,营造消费升级步伐与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网络,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新闻推荐
■蓝图展望“十四五”期间,环江将紧紧抓住“全国唯一一个毛南族自治县”的民族品牌,通过创建示范县、打造生态品牌、促进民...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