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邕城】 穿越时空的铜鼓声
趁着秋高气爽,我第二次打卡广西民族博物馆,再次体验少数民族的独特魅力,感受古老的铜鼓文化。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青秀山下,邕江之畔,外形是颇具特色的仿铜鼓状大楼,气势磅礴。怀着钦佩与敬仰之情步入“铜鼓文化”厅,厅内收藏着各式各样的铜鼓345面,让人叹为观止。广西民族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收藏铜鼓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的博物馆。
站在“山寨铜鼓声”展区前,我隐隐约约听到悠扬的铜鼓声,穿越了2000多年的时空,在热闹的山寨、蜿蜒的古道、斑驳的石板中回旋。我依稀看到了山坡上,姑娘寻白马,小伙觅凤凰;宴席上,长者忆往昔,老妪谈丰收。浑厚铿锵的铜鼓声,将广西12个世居民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移步来到“铜鼓之路”展区,一面面静立的古朴铜鼓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经历,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八桂文化。同行的导游小劳姑娘告诉我,最早的铜鼓就是煮饭的铜釜。人们酒余饭后,将铜釜翻转过来,敲击其底部,阿哥阿妹载歌载舞、自娱自乐。慢慢地,铜鼓与当地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铜鼓文化。从《后汉书》开始,就有广西地区铸造和使用铜鼓的记载。铜鼓曾作为统治权力的象征,也作为祭祀用具和娱乐用具,广泛用于集众、盟会、战阵等。直到今天,铜鼓习俗仍在广西少数民族重大场合流行。古朴的民风民俗、原汁原味的铜鼓文化,堪称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到博物馆,当然要看镇馆之宝。广西民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云雷纹大铜鼓。这真是个“大家伙”。它鼓身长165厘米、高67.5厘米,重达3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鼓,被誉为“铜鼓王”。这面沉睡了千年的铜鼓王在何处破土而出?古人是如何铸造出这面大鼓的?为何铜鼓铸造的工艺秘而不宣?……一个个未解的谜,让铜鼓王更加庄重、霸气,独一无二。
走走看看,不知不觉到了闭馆的时间,我依依不舍地步出广西民族博物馆大门,耳边依旧回响着悠扬的铜鼓声。广西的先祖们曾创造了灿烂的骆越文化,把壮族儿女的山歌与绣球、彝家兄弟的勤劳与好客、苗家咪朵的芦笙与凳舞,都融入古老的铜鼓声中……
李毅梅
新闻推荐
南国早报记者赖武慧你家里的冰箱是不是塞得满满的?食物放进冰箱保存就能高枕无忧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日前,广州一女子持续多...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