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吊”出精彩人生 记吊车司机叶昌榜
本报记者赵超通讯员丁爱民实习生黄婥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有限公司的吊车司机叶昌榜,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悟出“人机一体”操作技巧,化解石油项目上一个个吊装难题。当一台台“钢铁巨兽”在他手中驯服时,他也收获了全国技术能手、广西技能状元等多项荣誉。
驯服“巨兽”
稳、准、快,开吊车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没捷径可走,唯有勤学苦练。
初入公司,叶昌榜就加倍努力,潜心研究汽车吊操作技巧,仅仅半年,他从一个从未接触过汽车吊的新人变成了能独立操作多田野25吨汽车吊的能手。2004年,叶昌榜被安排到吉林省参与项目建设,当他看着一台台“钢铁巨兽”在老师傅手中灵活运作时,暗下决心要把它们都“驯服”。
但真正学起来,他才发现遇到了难题:“那时候的老师傅都喜欢‘留一手’。”为了学到真本事,他白天休息时就到处串门,看不同机器是如何操作的,遇到技术难题就缠着老师傅问清楚。到了晚上,他自己研究说明书,把一本又一本厚厚的说明书从头到尾仔细研读。凭着做事有韧劲、善学习的劲头,在千百次的实践中,他总结出“眼看、脑想、耳听、手脚动”的“人机一体”操纵技巧。工作3年后,他已经能熟练操作多田野25吨、70吨汽车吊车型,至今他操作过的吊车包括加藤25吨、40吨、50吨汽车吊,徐工25吨汽车吊,利勃海尔330吨汽车吊,抚挖50吨汽车吊等车型,可谓一专多能。
“很多人学习新设备只是学会怎么开,而我就一定要了解清楚它的方方面面。”叶昌榜说,吊装是高危作业,一点小失误都会酿成大错,只有熟悉设备才不会在吊装作业中掉链子。
设计方案
熟悉设备只不过是第一步,真的高手还善于根据实际设计吊装方案。
2014年夏天,长庆石化检修作业现场遇到一只“拦路虎”——老厂区需要整体吊移一座体积1000立方米、重达40吨的成品油罐,空油罐在起吊过程中容易变形、损坏,地面错综复杂的管线、仪器又让罐体拉运成为问题。
其他师傅建议直接硬扛过去,叶昌榜表示反对,熟悉设备的他知道,汽车吊的吊装吨位与实际吨位有一定差距,硬扛过去存在风险。面对众人目光,他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两车“接力吊”。就这样,他驾驶着吊车,到达预想的位置等待。第一台车起吊,刚吊到一半,师傅就感到设备不能继续支撑后面的吊装,把成品油罐放下了,叶昌榜继续接力。最终,此次吊装作业仅用2小时就顺利完成了,实现了边缘无碰撞、设备无损伤、罐体无变形,业主代表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时代在变,干工作需要创造性地劳动,在挑战中不断学习新东西。”开吊车的同时,叶昌榜主动学习吊装方案设计。从勘察场地、实地测量到制作方案,他都认真思考,学得有板有眼,积累了不少经验。创新加实干,使他的操作技能提升到广西行业领先的水平。从业十几年来,他在独山子、四川、云南、华北、塔里木等多个重点项目中,精准安全地吊装大大小小各类设备1万多台套,为公司立起了一座座钢铁丰碑。
无私奉献
2016年,在中国技能大赛——“徐工杯”第四届全国吊装技能竞赛上,叶昌榜仅用赛前10分钟就迅速理清了吊车的操作方法,14分钟完成了起吊、穿越障碍、搭桥、垒金字塔等一系列高难度任务,为广西拿下全国吊装技能竞赛首金。技艺非凡让他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在工作之余,他又接受了一项新任务——传帮带。
“我觉得学好吊装,最重要的是要多研究和勤思考,熟读说明书是首要条件,但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看手机,不爱看说明书了。”近几年,叶昌榜收了4个徒弟,为帮助徒弟学习技能,他把各类车型的操作要领和保养维护细则做成了PPT发给徒弟们,让他们在现场看着手机学习操作。这样一来,徒弟们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他带的徒弟基本上2至3个月就能上手,学得又快又好。
他的技术手册PPT受到大家的欢迎,遇到年轻技师向他求助技术难题时,叶昌榜都会慷慨地把这份“技术手册”分享给大家。工作之余,他也经常和同事一起分享组装吊车、操作吊车的心得体会,他说:“我吃过老师傅‘留一手’的苦,我不会这样做,我希望和所有人分享我的吊装经验,大家共同进步。”
新闻推荐
“在阳光的照耀下,花姿更为优美,很适合拍照。”广西-东盟经开区居民王阿姨说。连日来,种植在广西-东盟经开区大帽山公园里的...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