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助力经济“内循环” 推动企业新发展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前8个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正增长

南宁晚报 2020-09-25 06:38 大字

?扫一扫看更多图片

■本报记者李璋 通讯员常丽莹 实习生李芳芳

昨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盟经开区)就1—8月开发区服务企业助力产业发展内循环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今年1—8月,东盟经开区共有10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回升态势明显,增速实现扭负为正。

加速“内循环”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东盟经开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围绕“强工业”重点任务,不断找差距、补短板,同时打通产业链,加速“内循环”,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东盟经开区抢抓“内循环”战略机遇,帮助企业挖掘更多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确保纾困惠企政策扎实落地,通过多渠道向企业宣传各级政府支持企业抗疫和稳外贸相关政策,引导企业积极恢复生产。出台《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疫情防控期间支持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从给予返岗员工路费补贴、实行招工代理补贴、减免公租房租金、给予使用蒸汽及天然气补助、给予租赁厂房补助等5个方面给予企业补贴。

搭建沟通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为服务企业全面提质增效,东盟经开区精心编制印发《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和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摘要汇编》,逐条梳理疫情期间国家在金融、税费、财政补贴等方面出台的政策,在每条政策后落实开发区各部门的业务经办电话,让企业直观、快捷地了解政策。同时,还支持李宁公司在辖区开设首家直营店,以“销”促“产”效果明显;组织举办双汇、品冠食品产品专场推介会、出台促销费稳增长提产能工作方案,助推两家企业开拓市场。据统计,1—8月,李宁公司、伊利公司、百威公司等企业的生产均持续向好,成为开发区工业快速回升的有力支撑。

在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狠抓重大项目落地,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前期过程中存在的审批、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问题,重点推进海天调味品产业园项目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湘恒、侨虹、金红叶等多个在建项目提前实现竣工投产。李宁高端运动装备制造项目、海天调味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广西志盛新创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乳酸菌饮料及绞股蓝保健饮品建设项目等27个区、市级层面重大项目均有序推进。

同时有效解决用工难和融资贵问题,建立线上和线下招聘渠道,为求职者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引导就业者到东盟经开区就职。累计发布招聘信息86期,录用人数4760人。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复工贷”“稳企贷”等疫情期间融资贷款优惠政策,举办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主题的企业沙龙,搭建“政”“企”“银”沟通交流平台,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召开政银企座谈会5次,帮助51家企业获得银行优惠利率贷款5.7亿元,企业提款4.28亿元。

强化合作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此外,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东盟经开区招商团队组成20个小分队赴山东、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拜访了一批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企业,大力宣传推介东盟经开区投资环境。1—8月共引进项目58个,签约总投资额49.98亿元。其中投资超5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成功引进了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海天调味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及海天调味品生产基地建设配套项目。

据东盟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韦耿介绍,为确保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东盟经开区还以“书记引航担使命”为抓手,党员干部当好服务企业的“排头兵”,及时成立由党政领导为组长的8个服务企业工作小组,累计走访工业企业143家,答复、解决企业关于防疫物资紧缺、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共计190多项。同时强化部门合作,重点解决稳岗、稳就业问题。东盟经开区将继续突出重点,聚焦短板,超前谋划项目,积极打造产业综合体,建设“大小企业”均衡的生态系统,着力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同时以“创城”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治理水平,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率先入港的广西山泉水企业

呗侬山泉源头呗侬山泉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身份呗侬山泉广西营销中心。南国早报记者邹财麟摄关注二维码了解更多信息...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