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细致整治措施更见民生情怀

广西日报 2019-12-04 07:32 大字

八桂纵横

子午

11月30日的《广西日报》一则报道称,自治区对漠视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明确14个整治项目。河池市根据本地情况,则进一步细化为16项整治措施,11个县、市、区据此制定了详细的专项整治方案,按图索骥,聚焦问题、查摆问题、解决难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应该有两个层面的释义。

从群众角度来说,一个个具体的利益权益诉求,构成了社情民意的整体表达;从执政为民的角度来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情大政策,以及群众看病就医、教育就业、吃饭出行等各个具体问题,都在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范畴之内。寻求民生建设的最大公约数,并不等于就可以忽略群众所谓“鸡毛蒜皮”之类小事。

有些被问责的干部,实际上也并非“大奸大恶”之辈,但其漠视群众利益行为,包括群众身边的轻腐败、“蝇贪”等等,却确实损害了群众利益,引发了群众的怨言与不满,造成不良后果与恶劣影响。这一桩桩行为、一件件事情、一点点影响累积起来,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治理与人民幸福的破坏损害,也是不容轻视忽略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由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牵头,会同17个牵头单位,聚焦4大类14个整治项目,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这既是主题教育的必选动作,也是推动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紧迫问题的应有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说,专项整治漠视群众利益问题的措施,越详细越好。对于那些漠视群众利益的“害群之马”,“画像”越周到细致,专项整治就越具有可操作性,清理队伍、解决问题,才可能越深入、越彻底。

比如,河池市针对扶贫领域“脱保”“漏保”问题,清退不再符合低保对象1.3万多户4.57万人,新增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2.49万户8.22万人;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职能部门深入各乡镇、村、屯,为慢性病人“直接办证、集中办证、上门办证”。

比如,广西纪检监察网11月12日发布的情况称,日前,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会同8个部门,公布了专项整治第一批成果。其中,实施“畅返不畅”整治工程,已完成农村公路畅通1138公里;推进贫困地区自然村屯通硬化路建设,已完成硬化屯级道路9390条,完工率97.6%;开展清理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突出问题,全区首轮排查发现的2547个“四乱”问题,已整治完成2522个,整治销号率99%……

看到这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整治解决、工作推进的数据统计,相对似乎有些细碎,但如自然村屯通硬化路之类的“小事”,对身在其中的具体村民来说,就是关系到生产生活的大事。对于这些千头万绪的民生事项,如果没有细致周全的整治措施和具体规划,就有可能导致专项整治行动演变成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走过场,把许多具体问题的解决以“春秋笔法”带过。

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一定要声势磅礴浩大,但一定要有执政为民的大情怀,而大情怀在许多时候,往往体现在维护群众利益的小细节小事情上,体现在既细且实的保障改善民生措施上。也恰是这些具体细碎的民生小事情里,更见执政的初心与使命担当。

新闻推荐

“审执分离”改革“改”了什么? 来自自治区高院执行裁判庭的调查

人大代表观摩示范庭审。庭审之后,法官与人大代表举行阳光司法座谈会。韦志勇/摄本报记者蒋秋通讯员梁慧茹超■阅读提示今...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