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百尺竿头再登攀!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柳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及成就展侧记
“长枪短炮”聚焦新闻发布会。 本栏图片由本报记者黎寒池摄媒体记者参观柳州70年城建变迁图片展。《人民日报》整版刊登宣传柳州。
昨日上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南宁市举行“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设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广西日报社、柳州日报社、柳州市广播电视台等40多家中央、自治区和市属媒体将焦点对准了希冀之城——柳州。
4万年前,“柳江人”在龙城大地繁衍生息;2100多年前,“柳州城”正式建制,赋予了柳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文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柳州更是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全市人民勠力同心、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将南方小城“嬗变”成一座朝气蓬勃、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的复兴之路。
如今,柳州人又携着柳州城,一如的初心不改,百尺竿头再登攀,开启了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的新征程,并沿着“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新路,乘风展翅、携梦飞翔。
柳州人,一群自强不息的当家人!
“我在柳州工作了几十年,是老柳州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俊康在与各级媒体记者交流时特别介绍说,柳州不靠海、不沿边,没有资源、没有能源,这也造就了柳州热情豪爽、开放包容的城市个性和“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郑俊康书记说,柳州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让发展硕果累累:195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有0.88亿元;到1978年,跃升到9.89亿元;到了2018年,已然突破了3000亿元。
与柳州自强不息精神相呼应的,是展示在新闻发布会外,以“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春花秋水,画卷柳州”为主题的展示区。
展示区上,经济发展有汽车产业迭代升级,钢铁产业提质增效,机械产业砥砺奋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社会发展有碧水蓝天、花园城市、幸福柳州……这样的展示方式,可让人多层面地了解柳州的昨天和今天,以及更加美好的明天,也使得不少现场观看的各级媒体记者拍手叫好、惊叹连连:柳州人,是一群自强不息的当家人!
不少媒体记者认为,展示区上的成就不仅是柳州70年发展的高度浓缩,还是柳州工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手抓、两不误,创造出“工业城市山水最美,山水城市工业最强”柳州奇迹的最佳见证。
“柳州我去过很多次,印象很好,特别欣赏柳州人自强不息的性格特点。”听完郑俊康对柳州人性格特点的推介,中国旅游报社记者孟萍感触颇深,“柳州有倾城的紫荆花、飘香的螺蛳粉、风行全国的汽车、风光旖旎的柳江,这些宝贵的城市财富是自强不息的柳州人创造出来的,柳州人的这股自强不息精神,不仅是让柳州城活力迸发的底气,更是未来攀登更高峰的豪气。”
柳州城,一座日新月异的蝶变城!
江流汇成海,山川起为峰。
柳州70年改革发展历史,汇聚成一部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史。
70年辉煌历程,70年沧桑巨变。在这70年里,柳州这座城市在不同时代呈现着不同风貌——从九曲柳江浮丘点点到跨江发展城市东进,从西南后方到工业重镇,从酸雨之城到宜居花城……在新闻发布会上,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串串翔实统计数据寂静无声却又振聋发聩,展现城市形象的一幅幅黑白旧图素雅端庄却又撼人心魄。
在柳州70年日新月异的城市蝶变中,各级媒体记者们感受到柳州城市发展的速度与激情、传承与创新、魄力与潜力,纷纷为柳州城市建设的成果点赞!
“说起柳州的城市变化,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几年前河东片区还是农村,现在已是热闹的现代化片区了。”作为柳州的“熟人”,常来柳州的《广西日报》记者覃伟立认为,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的赞誉绝非虚言。
“城市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环境变化,柳州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酸雨之都’,发展成现在的宜居宜业新城,是柳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覃伟立感慨地说,从目前柳州产业、城建、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柳州未来可期。
覃伟立的看法,人民日报社广西分社采编部主任庞革平亦深有同感。庞革平认为,很难想象,70年来,柳州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做到了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双翼齐飞”,铸就了一座工业城市与旅游城市相互交融的蝶变美城。
柳州路,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4万年前,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创造了生命奇迹,他们猎兽饮血,披荆斩棘,白莲洞中的电光石火,照亮了柳州人热血里奔流的奋勇抗争、执著追求、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
4万年后,生活在柳州这座沃土上的人们与他们的祖先一样,仍然不忘初心地根植工业沃土,为小小的“桂中商埠”确立了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和西部陆海线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的建设目标。
却顾所来径,足迹皆可寻。
柳州人居于柳州城,走的是柳州路。过去70年走过的路,让柳州这座与工业血脉相连的城市,成为中国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如今,有着滚烫工业血液的柳州,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要走出一条高质量的柳州新路,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一份执著,让参与新闻发布会的各级媒体记者颇为感动。
“广西赋予了柳州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重大使命,请问柳州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未来,柳州市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当前广西正在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请问柳州有何举措优化营商环境?”……针对柳州未来要走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多家国家级媒体记者纷纷发问,掀起了新闻发布会的高潮。
“工业一直都是柳州发展的脊梁。”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广西站站长胡进认为,柳州螺蛳粉之所以产销两旺,是因为柳州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用工业的理念谋划推进螺蛳粉产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小螺蛳、大产业”。“这样一、二、三产业联动做产业的思维,是工业柳州的一大特色,也是让人动容的工业情结,更是一条可推广、借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胡进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播)记者许大为表示,柳州螺蛳粉不仅仅是柳州工业化的产物,更是工业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酸笋是少数民族特产,米粉是汉族美食,两者两结合,一个产业的新路开拓出来了,真可谓是柳州以工业为引领,其他产业全方面发展的典范之作。
走过70年,我们国家从未如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民族从未如此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柳州亦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兴废已成往事,壮丽还看今朝。
柳州70年走过的路,是中国工业发展奇迹的一个缩影;我们期待,将改革进行到底,将开放进行到底的更自信、更出彩的现代化新柳州,正乘风而来。
本报记者
江宏坤陆晓艺
新闻推荐
民族盛会展风采 视听盛宴迎佳客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看点索引
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朱祥9月8日,会旗方队步入会场。新华社记者冯大鹏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9日全面开赛...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