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和帮助乡亲都是我们的使命” 记广西汉古伞庄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军民
本报记者张智荣
日前,记者前往广西汉古伞庄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位于港北区中里乡下石贤屯的汉古伞庄文化旅游项目,一睹伞庄的古风雅韵。但见稻浪翻滚,掩映在黄澄澄稻田里的一座徽派建筑傲然屹立,山区雨后缥缈的云雾、蜿蜒而过的潺潺溪流、风吹过后沙沙作响的满山毛竹,让人感叹这里就是世外桃源。
这座徽派建筑是壮族油纸伞、宫灯文化传承基地。油纸伞是岭南人不可或缺的生活雨具。贵港壮族油纸伞早在汉朝就被人们运用在生活中。四百七十多年前,中里乡下石贤屯先民韦富就已经以制作油纸伞来营生。历经16代人的不懈努力,韦富后人韦军民将制作油纸伞技艺完整保存,使之成为了古郡港北的非遗项目。韦军民告诉记者,壮族油纸伞的伞骨一般为28根,壮族先民认为一把伞就是一个上天,天圆地方,分为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又分为七个星宿,二十八个星宿对应28根伞骨,这样的伞是最安全、最有力量的。壮族油纸伞制作工序复杂,需要经过去青、蒸煮、翰花等81道工序。其中,胶水由纯天然的青柿子擂榨而成,根据传承谱上的古法染纸,图案参照壮锦织法穿线,以代表耕地的菱形为主,反映了壮族人民对农耕文化的信仰。每一道精雕细琢的工序,都凝聚着油纸伞匠人的情怀。
2008年,韦军民在江苏苏州创办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品——宫灯和油纸伞。经过多年发展,他的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毛竹种植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公司,年生产艺术宫灯300万盏、油纸伞200万把,在全国及海外市场拥有众多经销商。值得自豪的是,他们的油纸伞走出国门登上了国际舞台,国际奢侈品牌古驰曾在2017年秋冬米兰时装周T台秀上使用了他们的油纸伞。
割舍不断十几代人悲欢离合的深厚情感,难舍家乡那些清淡高雅的毛竹,2015年,韦军民毅然回乡打造“汉古伞庄”,先后创办了广西东方尚贤文化有限公司、广西汉古伞庄旅游文化有限公司。
“传承文化和帮助乡亲都是我们的使命。”说起为什么将工厂从富庶的江南迁回贵港,韦军民告诉记者,家乡相对闭塞、落后,很多群众还生活在贫困中,这让他产生了回乡创办企业,帮助乡亲脱贫致富的想法。“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我希望我自己成功后,能够帮助家乡人民。”韦军民说,中里乡山上种植有大量毛竹,而毛竹正是生产油纸伞和宫灯的原材料。3年来,韦军民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仓库、加工厂房、配套质检综合楼及安装生产线20条,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艺术宫灯300万盏、油纸伞200万把。
韦军民将企业落户家乡,让乡亲们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中里乡六台村村民李宣环,家中共有5口人。以前,她在家带小孩,全家靠丈夫每月打零工维持生计。现在,她到东方尚贤公司上班,每月收入1500至2000元,工余还可照顾小孩、做家务、干农活。2016年以来,韦军民的公司精准结对帮扶80多户贫困户,捐赠慰金问10多万元;转移就业50人;通过小额信贷投资分红70户24万元;多次邀请北京、江苏的专家为400多户贫困户授课,让贫困户提高种植技术。
“春华秋实,播种和收获是两个不同的季节,中间隔着好些时日,只管精耕细作,安然期待……”自项目落地以来,韦军民厚重的情感和扎实的作风,都体现在他对自己平淡的寄语里。如今,计划投资5亿元的“汉古伞庄”已经竹海苍茫、廊檐雕花、古韵卓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最美“伞村”即将穿越千年与世人见面。在今年4月举行的广交会上,该公司生产的油纸伞、宫灯,以浓浓的中国风,赢得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成交额达17.5万美元。
新闻推荐
问:小孩得了手足口病,作为家长该怎么办?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及以下儿童较易患上。手足...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