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产教融合不脱节,因材施教多创新

南国早报 2019-06-11 16:18 大字

汪薇老师(左)正在指导学生进行服装设计制作。校方供图

南国早报记者黄婧

全国染色小样工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三等奖……在全国性的技能竞赛场上,来自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的学生屡创佳绩。每年就业季,该校毕业生更是被“提前预定”,成为用人单位竞相争抢的“香饽饽”。为何该校学生这么出彩?原来,他们背后有一群技艺精湛的职教老师。

近年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集中精力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不断探索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思路和做法,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骨干教师,为培养技能过硬的优秀学生提供师资保障。

■引领

名师工作坊,带动一批教师成为“双师型”

在5月学校举办的服饰文化节上,一款名为《瑶王后裔》的服装作品惊艳亮相,受到业界人士好评。该作品的创作设计出自学校的“穿针引线”名师工作坊。作为广西首批重点建设的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坊,“穿针引线”成立三年以来,围绕教学科研做了许多事情。

例如在教材编写上,该工作坊编写的教材《民族服饰品制作》选取广西仫佬族、白裤瑶、隆林壮族等民族服饰技艺,邀请广西非遗传人和民间手艺人到校传授,将制作过程整理成文字图片资料写进教材。整本教材图文并茂,步骤图解,直观鲜明,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民族服饰文化内涵。在开展示范教学活动上,工作坊常邀请全区多所中职学校服装专业老师,到校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讨及观摩活动,交流探讨分享课改经验。

目前该工作坊由学校名师汪薇挂帅,带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在名师引领、不断学习的辐射作用下,工作坊带动了一批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如今工作坊的“双师型”教师占比由建坊时的45%增长到了72%。

■合作

校企常互动,送去技术带回市场需求

“工作坊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改成效的一个缩影。”据该校校长助理周志东介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3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约为32.4%。现有“双师型”专任教师121人,其中教育厅认定的“双师型”教师57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6.81%。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每年根据教师的发展需要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同时选派教师参加各类校外专业培训及企业实践。

在教学改革上,学校围绕纺织、服装等特色专业,打造了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促进产教融合。例如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名师工作室,负责产品研发、技艺传承、带徒传技和教学改革。学校定期组织师生赴企锻炼、实习,利用学校自身技术优势,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同时,企业安排技术骨干对教师进行指导。返校后,教师将企业的生产管理运作模式、市场需求和企业文化等带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融入企业。

■创新

教学善改革,为学生量身定制特色课堂

汪薇是该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带头人,也是一名广西中职名师。多年来她不断摸索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认知能力,打造了多个特色课堂,她上的课深受学生喜爱。在给学生上服装设计课时,她摒弃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调整为先鼓励学生动手做,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动手探索中提升了学习兴趣,学习思路也清晰了。给学生讲民族文化服饰时,汪薇带来了几套民族服装,讲完课后让学生穿上服装进行体验展示,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颇受学生欢迎。

“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原来的方法行不通了就要及时调整。”汪薇表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教学方式必须根据学生来量身定做,学会因材施教。学校鼓励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如经常举办教学技能大赛,举行教改交流观摩会,让老师们相互分享教学方法,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新闻推荐

从以物易物的互市贸易到一般贸易,从肩挑背扛到快捷清关,从通道经济到贸易加工经济 爱店,华丽转身

今日之宁明爱店,贸易交易冷与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边民袁小菊门店冷清,货架上的电饭锅,是十多年前对越贸易最畅销的小家电之...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