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物易物的互市贸易到一般贸易,从肩挑背扛到快捷清关,从通道经济到贸易加工经济 爱店,华丽转身
今日之宁明爱店,贸易交易冷与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边民袁小菊门店冷清,货架上的电饭锅,是十多年前对越贸易最畅销的小家电之一;
华彩五金经营部内,锄头等五金配件静静地躺在货架上,店主邱耀华悠闲地看电视喝茶;
张宝剑的中草药材商铺,门可罗雀。
火爆的却是看不见的交易和资金流。
2018年3月,袁小菊加入了边民互助组,每次交易有50元利润分红。
邱耀华经营的五金商品,是越南市场炙手可热的商品。
药材商们的中草药材整吨出口,仅2018年,爱店口岸中草药材出口就超过了4万吨。
数十年的变迁,门店的零售功能早已更新,变成了边境贸易的窗口。爱店口岸,也在国家不断调整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在中越边境贸易变迁中不断获得升级,华丽转身。
数据显示,2018年,爱店口岸进出口货物24.92万吨,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28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是10年前贸易总量的18倍多。
从互市贸易到一般贸易
袁小菊家离口岸只有几百米。从外观上看,这个“火柴盒”式的楼房与社区其他楼房相差无几。但一楼铺面货架上,落满灰、带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特征的各式电饭锅,透露了主人的经营痕迹。
这是一个曾经活跃于沿边开发开放初期中越互市贸易,并收获颇丰的边民。
上世纪90年代初,爱店口岸初开放,社区每一个家庭,都有着一门与边贸相关的、或大或小的生意。
每天,中越边民背着大包小包往返于两国集市间。越南边民用松香、木材、八角,换购中国的电池、火柴、肥皂等生活日用品。中国的万金油、风油精、暖水壶是这个时期互市最火的商品。
没有品种限制的互市让边民们尝到了甜头。原始的物物交易方式很快被现金交易取代。
成千上万盒清凉油换来成千上百张5元、10元的人民币,现金数不过来了,边民们想出了“秤称现金”法结算。
“数钱数到手抽筋。”袁小菊说,参与边贸被当地人视为发家致富的捷径。
袁小菊便是小镇上,第一批富起来建起楼房的边民。
门店就是袁小菊的招牌,固定的店铺让她赢得越来越多的顾客。从邕江水壶到小家电,互市商品货值逐渐提升。越南边民每天在袁小菊的店铺前排队,每次五件十件将小家电产品拉往越南。
红红火火的边贸生意一直持续到了21世纪初。
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互市贸易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出台,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等一批国家战略相继启动,广西纳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框架,中越“两廊一圈”提出……
中越确立了稳定、高水平合作关系。中越双方需要更稳定、规范的贸易关系。
经济总量小、不规范的贸易活动并不能带动区域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互市贸易远不能消化每人每天8000元人民币的免税额度。
这门让边民发家致富的生意慢慢冷清。袁小菊长达十多年没有扩张变化的铺面、没有更新的产品种类,是生意停滞不前的见证。
经济实力更强的企业、个体户带着资本涌入了爱店口岸,一边发展一般贸易,一边利用边民8000元免税额度,以按指纹、刷身份证的方式参与互市贸易。每次交易每个边民只有15元的利润分红。家住得远的,15元的利润刚刚抵消来回路费。
互市贸易一度沦为少数人的“蛋糕”。
2017年,为了让边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按照海关“真边民”“真互市”“真交易”等相关政策,边境县地方政府对地处口岸的边民参与贸易的组织形式进行了改革。边民互助组,成为各地边民参与互市的主要形式。
边民互助组由边民选举产生组长,代表集体与越南供货商、中国供货商签订合同。
16个边民互助组在爱店口岸蔓延开来,1682人参与其中。同时,成立爱店富兴边民互市行业协会,为互助组提供信息服务,鼓励引导企业向互助组购买互市商品。
袁小菊加入了边民互助组。在合作社里,每一票交易的利润分红有50多元。
边民真正成为互市贸易的主体。
从肩挑背扛到快捷清关
华彩五金经营部,五金配件堆满了货架。一张茶桌、精致的茶具,店主邱耀华在喝茶。
早上经电子检测的五金配件,录完单后通过网络电子报关,当天下午就通关。快捷的清关模式换来了邱耀华悠哉的喝茶时间。
上个月,邱耀华有三车共5柜五金配件以一般贸易的形式,经爱店口岸出口越南。
从2008年起,从零售到一般贸易整车出口,已成为邱耀华五金配件生意的常态。这个过程,邱耀华仅用了10年。
1998年,红火的边境贸易带热了边城。邱耀华就是这个时候来到爱店的。
彼时,越南农业生产工具市场巨大。邱耀华在集市上摆个小摊位,晚上不打烊,专门出售锄头、铁铲等农用工具。
越南边民拉着手推车,一盒螺钉、两把铁铲、三个插座、几个灯泡……十来件货物装满一车就回去。然后,再来。一天下来,最多只有四五辆小推车而已。
笨拙原始的体力运输方式,与现行的快捷清关模式形成了巨大反差。从肩挑背扛到快捷清关,得益于爱店口岸的升级改造。
2006年,爱店口岸建成了联检楼和货场,解决了贸易瓶颈。邱耀华的货物直接可以根据供求量在货场接驳。
中越两国边境贸易政策的调整,和越南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商机,让邱耀华愈发如鱼得水。除经营农资农具产品外,柴油机、拖拉机等农用机械产品也在他的出口商品清单之列。一车车货物出去后,经结算中心结算,换回的是数据库中不断上涨的美元数额,点钞的力气都省了。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越两国口岸建设步伐加快。
2015年1月,爱店公路口岸由公路二类口岸升格为一类口岸。数年来,中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安排资金8000多万元,市县自筹4000多万元完成了爱店口岸升级改造工程。
改造后的爱店口岸,配备智能通关系统,两进两出四通道,实现人货分流;卡口增加了车辆识别系统,只花几秒时间车辆就可以通过卡口;通过监视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直接观察口岸车辆通关的情况。
站在新建成的爱店口岸平台眺望,不远处,货场内大型货车有序通关。
如今,在爱店登记在册的运输车辆就有600多辆,每辆车每天可以往返爱店货场和越南货场之间运输7次,每天通关车辆由700辆次增加到2000辆次。
从通道经济到贸易加工经济
张宝剑的药材仓库被浓郁的药香包裹着,是爱店口岸特有的味道。
生地、茯苓、当归……全国各地药材汇聚到这里。其中,不乏野生灵芝、冬虫夏草等药材,不同于普通药材,这是近两年才开始在越南市场吃香的珍贵药材。
张宝剑和伙计手按计算器,拿着账本,忙着清点货物。没有顾客,但是店内的繁忙显露了爱店口岸红火的药材出口交易。
爱店口岸,是广西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批准的中药材进出口口岸。
张宝剑是第一批从安徽亳州来到爱店口岸的药材商。开放的爱店吸引着他们,1996年,经朋友介绍,张宝剑独自一人来到了爱店口岸。
一晃20多年过去,此间,药材商们收获颇丰。
张宝剑的年出货量从100吨增加至500多吨,他见证了爱店中草药市场从散户交易到成立协会形成规模。
从每单四五百斤到整吨出口,从年出口量不足百吨增至4万吨,出口品种从100多种发展至500多种,经销商从最初20家发展至100多家……
据统计,爱店口岸中草药出口额占广西中草药出口总额的90%。中草药进出口在爱店口岸,从中越边民顺手捞交易,发展成为中国面向越南乃至东盟,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中草药集散地,仅用了不到十年。
活跃的边贸,带动了中草药种植业的兴起和加工业的发展。2012年起,爱店及周边乡镇先后建成中草药种植基地;中越边境中草药商贸物流(宁明爱店)以及爱店边境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先后落户爱店。
针对进出口商品种类,爱店镇复刻了中草药材发展思路,通过贸易带动加工,通过加工带动种养,打开了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
据爱店镇党委书记周洪平介绍,爱店镇成功引进了中草药材加工、茶叶加工、鱼虾加工等8家加工企业,其中4家已建成了厂房。
不一样的盛景,展现了爱店不一样的潜力。
新闻推荐
东盟话端午本报南宁讯(记者/杨秋)6月6日,印度尼西亚大众体育协会会长、和平日报创刊人吴能彬走进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与广...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