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广西首例人工有性繁育“珊瑚宝宝”诞生 该研究为岛礁生态系统重建奠定良好技术基础

广西日报 2019-04-29 07:36 大字

本报南宁讯4月27日22时,随着第一批浮浪幼虫成功固着,由广西海洋研究院珊瑚礁研究团队实验的广西首例室内人工有性繁育的“珊瑚宝宝”,在历经近4年反复实验后,终于在涠洲岛成功“诞生”。

具有7000多年发育历史的涠洲岛珊瑚礁是广西沿海唯一的珊瑚礁群,也是广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干扰,涠洲岛海域的珊瑚礁整体状况已呈现退化趋势。2015年,以刘昕明工程师为首的研究团队开始着手珊瑚室内扩繁关键技术研究、人工礁技术和人工礁生态重建研究,获得了珊瑚修复半球礁和双层培育基座两项专利。2019年,团队利用海边废弃的珊瑚石和贝壳,成功制作出首批人工生态礁,使人工礁体在珊瑚修复过程中发挥了更好作用。

要有效修复涠洲岛大部分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大体量的珊瑚来源是关键。“无性繁殖”虽可随时进行,却会造成遗传结构的单一。而“有性繁殖”则不仅可提升其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还可保证大体量存活率。自2016年起,刘昕明的团队每年都尝试夜潜观察珊瑚排卵,以期在野外收集到珊瑚的精卵进行有性繁殖,但3年来近百次夜潜均无功而返。从今年开始,团队把“战场”从野外转到室内,发明了一种繁殖实验缸体和水循环缸体联动的“子母缸”。为防止错过珊瑚排卵时间,团队从4月16日起每晚蹲守在实验站,每个小时都要重复着规定的实验动作。4月27日22时,第一批浮浪幼虫成功固着,并成功实现了珊瑚幼体的自然附着,标志着广西首例室内人工有性繁育的“珊瑚宝宝”成功诞生。

“根据我们前期的研究基础,一旦幼小的珊瑚虫定居,就可以在短短3年内成长为餐盘大小的珊瑚,并开始具有性繁殖能力。”研究团队此次在广西首次人工繁育珊瑚成功,为下一步全区珊瑚礁种群资源恢复、岛礁生态系统重建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李鹏杨晓佼)

新闻推荐

“儿童之家”在广西贫困村覆盖率将超九成

南宁讯4月26日上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我区关爱贫困家庭“三留守”(留守儿童、老人、妇女)人员和...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