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焊枪铸就行业传奇
本报记者赵超实习生蓝绍祯
开栏语:4月23日,201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广西有17位优秀劳动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奋战在一线的工人、农民和其他技术工作者,为广大劳动者树立了标杆。本报今日起开设“爱国情奋斗者——致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栏目,对获奖的部分优秀劳动者进行报道,展示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的贡献,汇聚建设壮美广西的磅礴力量。敬请垂注。
广西,食糖产量占全国六成左右,被誉为全国的“糖罐子”。
陆志高,一名焊工,他用手中的焊枪和精湛的技艺,“护卫”制糖设备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作为一名农民工,能够获得国家表彰,我倍感骄傲!”4月26日,在广西201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的舞台上,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陆志高说。
农民工照样出彩
“我是一名农民工”——这是陆志高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凡的成绩,他感恩这个时代为农民工提供了出彩的舞台。
头戴严实的电焊防护面罩,在闷热的厂房内一丝不苟地作业,右手拿焊枪、左手送焊丝、双眼紧盯着焊点,豆大的汗珠滑过脸庞,砸落在地面上,与四溅的焊花融为一体……这是陆志高的工作常态,尽管苦和累,但他从不抱怨。
他为成为一名焊工而感恩——上世纪九十年代高中毕业后,他在家务农两年,赶上了广西工业发展急需人才的好时候,得以招工进厂学习电焊技术,从此再没抛下过焊枪。
进厂没多久,他便被委以重任,焊接分蜜机筛篮。工作中的筛篮转速每分钟高达1600转,焊接质量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更关系到生产安全。高要求锤炼高技术,陆志高20多年前焊接的筛篮,至今仍在使用,从未因焊接缺陷出现过问题。
烙印出行业传奇
撩起衣袖,陆志高的手臂上布满烫伤的烙印。
一个个烙印,也是制糖设备“走出去”的印证。
今年1月,广东江门一家糖厂采购了陆志高所在公司生产的流化床,这套糖、粉分离设备需加装在糖厂原有生产设备旁边。高空作业,操作空间狭窄,难度很大。陆志高带着工友,在7米多高的架子上,手脚眼并用,一焊就是两个多小时。如此持续了一个多月,成套设备加装完毕,管道完美合缝,客户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正是因为有了陆志高等一批优秀技师,广西唯一的焊接大师工作室便设在陆志高所在的公司。迄今为止,这家公司拥有19项专利技术,80%以上都是焊接件。
如今,这家公司生产的结晶罐强制搅拌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60%,其他各类制糖设备在180多家企业得到应用,产品还出口马里、埃塞俄比亚、泰国等8个国家。
传承亦注重创新
陆志高在焊工岗位已经干了26年,虽然年近半百,但他从未忘记传承和创新。
在公司,陆志高还有一项特殊荣誉——“友善员工”。工友们都说,他虽然技艺精湛,但从不摆架子,有什么问题请教,他总是像老大哥一样耐心教授。
陆志高每攻克一道技术难题,总会无私传授。当他为公司新产品生产攻克了铝材料焊接难题时,他第一时间传授给工友,带领工友焊接完成了公司第一台铝合金摇摆筛,进一步提高了制糖设备的制造水平。
作为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常常到企业、园区宣讲,讲授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20多年积累的焊接技艺。
自称“没有什么文化”的陆志高,对创新却有执着的劲头。自从去柳工、柳钢等大企业参观学习后,他对焊接机器人十分着迷,他希望能尽快掌握机器人焊接技术,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此后,我就在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做起了‘小劳务’,带出去的工人也逐年增多,最多的一年曾带出去900多人,包揽的工...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