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没有不可逾越的高山 记副市长、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继勇 本报首席记者 童永胜 通讯员 黄鹏欢

河池日报 2019-04-15 09:47 大字

2011年5月,43岁的陈继勇从南丹县县长履新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一位朋友在为他送行时甚为担心:“都安是‘石山王国’,要出成绩很难,除非你能‘点石成金’。”

从那年到现在,陈继勇在“九分石头一分土”的瑶山工作了8年。朋友那句看似无意的话,却一直烙在他的脑海里。怎样“点石成金”,造福于民,是他一直劳心焦思的大事。

8年来,陈继勇心之所思,力之所举,全都为了探索加快大石山区发展的模式。他带领全县70万干部群众胼手胝足,劈山通道,硬是在大山中凿出一条条产业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给我5年,我们给都安一个改变;给我10年,我们给都安一个美丽。”这是陈继勇带领县委班子成员给都安人民的承诺。他以忘我的精神状态,用创新和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诺言。

敢为人先无中生有

刚到都安时,陈继勇就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曾经名噪一时的几个拖拉机厂相继倒闭,县里只有一个工厂上点规模,却还是亏损的,全县工业发展几乎归零。

工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强大引擎。但在怪石嶙峋、难觅寸土的都安,工业发展拿什么来破局?这是一道相当难解的“发展方程式”。

下车伊始,陈继勇就马不停蹄,密集调研。陈继勇发现,奔腾而过都安的红水河蕴含着巨大发展机遇,他大胆地提出了建设临港工业园区的想法:水路运输成本只有铁路的五分之一、公路的十分之一。建设工业园,打通都安往广州、香港、澳门的水上通道,依港置业,以港兴业,靠港发展。

把闭塞落后的都安和繁华发达的香港、广州和深圳联系在一起,在当时,这几乎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不少干部投来怀疑的目光。陈继勇的老家是东兰,有人甚至调侃:不知道“东兰火药”能否点燃这门“都安大炮”。

认定了的事,就要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事有所成,必定要敢闯敢为,决不能让落后的思想束缚全县开放发展的步伐!陈继勇深入干部群众当中,和大家促膝谈心,反复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使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破冰发展的共识。

上下同欲者胜。都安上下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劈波斩浪,撬开顽石,临港工业区从筹办到见成效,并成功升级为B类工业园区,仅用不到3年的时间。为了引企入园,陈继勇多方奔走,上下求索,广西鱼峰集团、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等多家企业接踵而至,“一区四园三基地”的工业发展总体布局正在形成。

现在的临港工业区,汽笛长鸣,一艘艘千吨级货轮从都安起航,乘风破浪,抵达广州、香港、澳门,“都安制造”开始扬名立万。据统计,这几年都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都在20%左右,仅鱼峰公司一家去年就实现产值5.6亿元,纳税1亿元。

此外,都安还无中生有,博采众长,规行就市,搭建起桂西北规模最大的一站式家居建材商贸物流城,开启都安商业领秀的新时代。

大胆创新鏖战脱贫

群山巍巍,红河亹亹。“美丽”是都安的一件外衣,但贫穷是这里最显著的标签,穷山恶水曾是这里的代名词。

作为广西最艰苦的地方,都安的脱贫攻坚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十三五”期间,全县有13.67万贫困人口要脱贫,728个屯要整屯搬迁。

另一方面,都安是广西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方,治贫和治石漠化,如千斤在肩,考验着陈继勇的能力和担当。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记录跨越四十年的故事 带有不少广西元素 桓僧朱山坡亮相《夜·雨》新书分享会

朱山坡(左)与桓僧(右)共同探讨文学话题本报讯(记者李宗文文/图)14日,广西作家协会成员、“80后”青年作家桓僧在漓江书院漓...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