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家 乡潘德龄

钦州日报 2019-03-27 11:33 大字

我的家乡、我的出生地,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大寺村委会屯岳村,位于大寺街东北方向,大寺第一高岭望海岭的支脉——三箭岭的南面。是大寺镇近郊最大的村庒,且和大寺街相比邻,仅咫尺之遥。传说明朝晚期,屯岳村诸姓先人陆续来到此处,劈壤建宅开田,逐渐形成今天一村共处的邓、潘、韦、苏、郭、黄、刘、陆、凌等多姓氏和壮、汉两民族的综合聚居结构(其中,潘姓和郭姓属汉族,其余姓氏是壮族)。长期以来,各姓氏、各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绝大多数的人们,都相处得很平和,真诚友好、热情和谐,共同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劳作,休养生息。

屯岳村的西、北、东三个方向,是一个酷似马蹄形的小丘陵高地,本村诸姓的先祖们,就着这些小高地,建起了各自的祖堂、房屋。这些房屋,前后紧挨,屋檐滴水线很贴近,左右墙壁之间,有零距离相连接的,也有中间留着三、四尺宽的小巷子,用以通行的。据说,房屋间隔如此密实,一是先人们认为:好的宅地不可多得,需节约使用、充分利用好每寸土地;二是为防贼而使然,屯岳村初始所建造的全部老式祖堂,都有一个共同的坐向,那就是坐乾向巽兼戌辰。整齐划一,无一例外。

村的中央地带,是一片占地面积20余亩的低洼地,聪明的屯岳先祖们,利用这片低洼地,修建成十张大小不等的梯级池塘。池塘水面,倒映万物,在微风中扬起碧波涟漪,粼粼闪光;池塘中可放养鱼虾,放牧鸭鹅,种植莲藕等,从而形成多功能的立体养殖组合。直到上世纪70年代,池塘里的水,尚清澈得可见鱼游,夏秋季节,常有小孩们结伴在塘中嬉戏游泳。人们也可在塘边洗菜洗衣服,很是方便。宽阔的水面,还能有效地调节一村的气候:在干燥季节时增加了空气的湿度,使之更宜人;在旱灾发生时,可开闸放水,灌溉良田保丰收。屯岳之名,似为“山村”之意,实际上,屯岳村一半山一半水,是山水之村。

在村的南面,是一大片平缓地,这里不仅是池塘的出水口,还是一垌肥沃得流油的高产良田,这里被称作屯里垌。记得大旱灾之年,在其他田垌正被烈日照晒得泥坯发白、热得几乎要起火之时,正是这片屯里垌,以其超常的肥力,和深厚的沃土,加上接近池塘的优势,当年在屯岳村推广种植的水稻良种“广场矮”,有了其“用武之地”。在屯里洞,“广场矮”从播种到成熟的整个生长期,尽皆显示出其特殊的耐旱能力:在田地干裂得开至一厘米宽时,用人工浇水淋湿后,它仍能扬花结实而至有较好的收成,在粮食绝对稀缺的困境中艰难熬过来的屯岳村村民,得以稍缓了一口气。与其说,这是上苍给予屯岳人的恩赐,不如说是屯岳人用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改造了环境,加上科技成果的应用而取得的伟大成就!

屯岳村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风光瑰丽,四季如春,人们只要登上峰峦起伏的三箭岭,从它的顶峰向南俯瞰,一幅艳丽的画卷就可尽收眼底。在翠竹和绿树的掩映中,那一行行整齐密集的灰黑色屋脊,就像是几何图形上的平行线,工整而分明;那依山就势,坐落有致的砖瓦结构的屋舍,古朴而庄重;更有那改革开放后建起的屯岳外围新村,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气势雄伟,形貌繁华,结构美观而时尚,与老村形成鲜明的对照。再看,从三箭岭脚一直延伸到南面远处隆久岭岭脚的,是一幅屯岳村先民们用辛勤的双手开垦出来的葱翠欲滴的、陂度平缓的大片良田。这些良田尽皆以屯岳村为中心,向四外铺展。如果把那林木郁葱、跌宕起伏、千姿百态的群山,比作起舞的仙女,那么,这大片良田,就是仙女们潇洒飘荡的绿色裙带。而这些裙带和着浓重的青春气息,带着仙女们的美意,从四面八方拥来,将屯岳村紧紧地环绕着,深情地拥抱着。最喜人的是在每年的盛夏和初冬,那一年两熟的收获时节,被四围香稻所熏陶的,被一阵阵丰收歌声所振奋的,那正是我屯岳村啊。好一处宜居的环境,好一块令人惊叹,叫人陶醉的风水宝地啊。这就是我的家乡!

新闻推荐

如何早期发现中风病

中风病相当于西医急性脑血管病范畴,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的“三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该病以预...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