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每年新增听障儿童约1000名,专家指出 听力康复救助 实现有声世界
“衣服摩擦怎么会发出沙沙的声音?电脑机箱怎么会嗡嗡地响?”当家住南宁的耳聋患者小刘在植入人工耳蜗后,清楚听到一些细微声音时,她的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让“聋人复聪”是不少人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如今已渐成现实。2019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个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政策”。去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加大了救助对象范围,我区为此也有很多听障儿童获得资助,实现了重返“有声世界”的梦想。
背景
广西每年新增听障儿童约千名
专家指出,广西每年新增听障儿童约1000名,以此推算,每年我区需要植入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有500~700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从我们抽样调查来看,不少需要使用人工耳蜗的患者家庭较为贫困,人均收入只是正常家庭的43%,还不到一半”。专家认为,这种现状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费用高昂致患儿家长望而却步
0~6岁是儿童学习语言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发生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将会对儿童的言语发育和学习产生严重影响。“听力残疾儿童除了用辅助器具适配如助听器(双耳),由于持续暴露在巨大的噪声下,耳毒性药物和改变的选择标准,使其成为耳蜗植入的潜在适用人群。对于重度听障人士而言,应该尽快选择植入人工耳蜗,以最大限度地重返有声世界。”三〇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龙城指出,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的最佳时间在1~3岁,然而不少患儿却迟迟未能接受手术,最大的原因就是手术费用高昂,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我们接触的重度听障儿童患者家长中,谈起病情来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家长很希望给孩子做这手术,但基本上很少有人能很痛快地拿得出这笔钱,更别说贫困家庭了。”专家说,“临床50名患儿中,只有2~3名家长能爽快地出钱给孩子做手术,不少人甚至卖房子才能给孩子实现复聪的愿望。”
我区残疾儿童救助年龄扩大到17岁以内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有效预防由于听力损失导致语言发育障碍的关键措施。对于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的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并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是最有效的康复方法。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动辄20万元以上高昂的费用,使很多听力残疾儿童家庭望而却步。
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残疾儿童监护人可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居住证发放地)县级残联组织咨询和申请。监护人也可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而我区则将残疾儿童救助年龄扩大到17岁以内。
据了解,我区组织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对于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而言有以下的救助方式:1.人工耳蜗植入。为0~6岁经评估符合植入条件的重度听力残疾儿童提供术前筛查、人工耳蜗设备、手术费用救助。2.辅助器具适配。为经评估符合助听器佩戴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提供助听器(双耳)验配服务。3.基本康复训练。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或佩戴助听器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
按照救助筛查工作的新流程,项目筛查审核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听力残疾儿童从申报项目救助开始,通过完成医院筛查、机构评估和残联审核等工作步骤,最快两周、最慢3个月即进入安排阶段。
(苏喜琳)
新闻推荐
南国早报客户端财富频道3月1日正式上线 将全力打造成广西金融行业最具钱景、最有趣味和最显内涵的平台
南国早报记者廖敏王霞打造全新体验,共圆财富梦想。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营,集新闻猛料、新鲜资讯、新潮服务于一身的南国早报客...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