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追梦蓝天 战污斗霾 2018年广西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的背后

广西日报 2019-01-22 07:36 大字

本报记者余锋通讯员昌苗苗王新巍

头顶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远离雾霾污染天气,这是很多人对优良生态环境的期盼。近日,一条捷报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传来:2018年,广西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实现达标(其中优良天数比率为91.6%,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与2017年相比大幅改善。

上下齐心共治

打响“百日攻坚”

2018年11月2日上午,贺州市臭氧指标偏高,当地环保部门在专家研判指导下,果断引导排放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21家人造岗石企业全部实行错峰生产。当晚7时,气象资料预测可能出现轻度污染天气,主要污染物为臭氧,专家的指导让应对抢占了先机……这,只是2018年广西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的一个镜头。

按照往年的经验,秋冬季是污染天气的高发期。为此,2018年9月20日开始,广西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启动大气污染“百日攻坚”行动。其间,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要求深入研判、精准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坚决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任务。自治区分管环保领导亲赴梧州、贵港、贺州、来宾、玉林、柳州等市调研指导。

据不完全统计,“百日攻坚”行动中,全区共出动约14万人次,检查工地2万余家次,责令停工1451家;处置“散乱污”企业1452家;检查工业企业烟气排放8023家次;查处渣土运输车、柴油货车7.5万辆次;扑灭秸秆和垃圾露天焚烧火点5266处;处置违法燃放烟花爆竹案件1007起;整治露天烧烤摊点1.5万个。

综合精准施策

提升科技水平

为细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广西确定了“点面结合、综合施策”的攻坚思路。

2018年以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组织开展“一市一策”研究分析,摸清各市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对各市“散乱污”企业清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项目等治理任务进行清单化、台账式管理,把具体工作抓细、抓实、抓小。

应对污染天气过程期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专人紧盯数据变化,及时通报突高站点情况,专家及时会商研判,加强污染源分析研究,跟踪当地气象、产业结构、污染排放特征,提出科学精准的管控办法,有效扼制污染峰值的到来。各市组织排查,锁定污染源,“一有冒头,立即打掉”,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影响,延缓污染物的累积,阻止污染过程的形成。

根据每一次污染过程特点,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及时与广西气象局会商,及时监控各市站点监测数据变化趋势,及时处理各种监测数据,及时解译卫星遥感图片,及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及时分析研判各市发生污染天气的趋势,及时将研判结果报告指挥部公布,及时核算发布各市每日空气质量指数(AQI),为各市应对污染天气制定、调整实施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而科技的运用,同样为精细化治污插上了“翅膀”。2018年以来,广西加大应用机动车遥感监测、网格化信息系统、扬尘负荷走航监测、无人机、遥感卫星、人工降雨影响等新技术,第一时间发现污染来源和火点,精准识别高积尘负荷道路,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污染物的累积,阻击和减缓了污染物的传输,消除或缓解了污染过程。

完善顶层设计

失责必问必严

2018年以来,广西结合实际实施了《广西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年)》,明确全区大气污染防治的方向、路径、举措和目标任务,同时修订完善《广西壮族自治区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继出台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通知和工作方案,用“清单式”管理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2018年11月28日,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重点对群众关注的扬尘污染、露天焚烧秸秆、露天烧烤、机动车污染等大气面源污染作了细化规定,明确了相应法律责任,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打牢了法制基础。

与此同时,广西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自治区在污染天气过程到来前,对各市发出通知,要求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对年度空气质量考核目标完成形势严峻的玉林等8个设区市发出倒计时预警函;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不力、污染过程应对不及时、未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造成连续污染的市政府发出问责预警函。

2018年7月,贺州市4名责任人因在大气污染整治工作中消极应付,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被该市作风办问责通报和约谈。

新闻推荐

“活”体制机制 “富”科技人员 修订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亮点解读

本报记者李新雄科技成果成功转让,科技人员从转让净收入中提取的奖励和报酬比例不低于70%;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