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用镜头传承民族文化

广西日报 2018-12-18 08:12 大字

本地热辣

本报记者林雪娜通讯员覃茜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用镜头记录家乡的文化遗产、民风民俗等,以纪录片的形式使民族民间文化生动再现。近日,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的2018广西民族志影展,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让人看到以现代技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广西民族志影展由广西民族博物馆于2012年创办,目前已成功举办4届,是中国内地首个民族志影展。该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影展的目的在于用影像的方式关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及民族文化多样性,致力于推动纪录影像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价值取向及功能发挥,力求增进各民族及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合作。

与往届相比,本届影展增设了“广西非遗单元”,充分发挥民族志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功能。影展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等地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民族志影片近200部,内容涉及手工艺、民俗、戏曲、饮食等题材,最终评选出13部获奖影片。

影片中,有村民拍摄的乡村民俗,有学生拍摄的本民族文化,有民族文化爱好者拍摄的“非遗”项目……一部由南丹里湖瑶族乡怀里村村民王财金等人创作的白裤瑶纪录片《啦唎》获影展文化遗产贡献奖。啦唎是王财金所在村屯白裤瑶的传统乐器,“我们花了两个月时间拍摄和剪辑,主要是想记录啦唎的选材、制作、吹奏,以及使用禁忌等方面的情况,让外界对我们民族乐器有所了解。”王财金说,自从该村被列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后,经博物馆人员指导,他们越来越感受到抢救、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来自百色学院的教师滕韧,曾参加过一届影展。今年他又带上团队参展,且是本次影展送选作品最多的团队。他们拍摄的3部作品《壮族提线木偶戏》《壮族织锦技艺》《德保麦秆花篮》,关注的都是当地的“非遗”项目。其中,《壮族提线木偶戏》成功入选优秀影片。滕韧表示,很多东西可能将来都看不到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用镜头留住这份民族记忆。他让学生参与记录本民族文化,并通过纪录片教学与传播,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一个个自然而真实的镜头,一部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影片,让观众看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感受到当地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新闻推荐

利用职务之便 收受贿赂460万元 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刘侃受审

本报讯(记者梁静通讯员孙晓梅丘毅)直接或通过妻子收受他人贿赂460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