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对修改基因“防艾”应保持高度谨慎

南国早报 2018-11-27 16:19 大字

新锐观察

□广西秋实

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据人民网11月26日报道)

这样的研究对于疾病预防有好处。因为很多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癌症、蚕豆病等,都与基因直接相关,与基因有间接关系的疾病则更多,通过修改基因,就能彻底预防这些疾病。假如仅从有利的方面来看,进行基因编辑,对疾病防控和治疗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然而,基因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一直颇受争议,别说运用于人,就算运用到植物方面,通过基因编辑生产的转基因产品,就可引发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将这类技术运用到人的身上,难免会受到来自伦理等方面的巨大争议。

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对于基因编辑在人身上的运用,都有极为严格的管制,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反而显得要宽松许多。2018年第10期《科学中国人》的一篇题为《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争议和未来》的论文写到,自2015年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CRISPR人体试验,以对抗各种癌症,艾滋病毒和HPV。我国是迄今为止唯一进行人体试验的国家。如今,露露和娜娜出生,基因编辑不再仅仅是人体试验,而是更进一步,诞生出了有生命的人。

一项顶端科学项目,能够大胆创新并引领世界潮流,拥有这样的开拓精神固然可喜,但也应该对存在的巨大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也许,编辑人类CCR5基因的确可以让一个人从出生就对艾滋病产生防御能力,但编辑这个基因会不会带来其它副作用,这方面仍然充满悬念。现阶段未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就贸然进行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将比较危险。科技方面未知远大于已知,假如修改CCR5基因的副作用当前没有发现,等孩子长大了却暴露出来,那该怎么办?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运用于“防艾”也许风险可控,但在“基因检测开发孩子潜能”也被当成赚钱噱头的背景下,通过修改基因来定制婴儿这个口子一旦打开,就会面临技术被滥用的巨大风险。这样的尝试不仅会引发伦理方面的巨大争议,还可能导致其它一些社会问题,对此理应慎之又慎。

新闻推荐

多地执行国六标准 广西二手车市迎契机 未来日系车价格或将走低

本月起,海南、深圳两地开始执行国六排放标准,广州、北京等地也确定于明年陆续执行国六标准。业内人士指出,周边地区以及广西...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