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旗号岂能想打就打
近日,山西婚姻消费补贴制度引起争议。记者了解到,婚姻消费补贴并不是当地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而是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批准的公益性专项基金。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则发布声明称,该相关活动不属于专项基金开展的公益活动。婚姻消费补贴基金太原服务中心称,补贴来源于“公益专项基金”,由“爱心企业”捐赠。
(2月2日《北京青年报》)结婚过程中花钱如流水,若能领到一些补贴,减轻负担,自然是件锦上添花的喜事。只是,山西的“婚补”却处处充斥着商业味,压根闻不到“公益”的气息。
既然打着公益的旗号,那就该具有普惠性,但凡办婚礼都应能领到补贴。但山西“婚补”却指定商家,在别处消费一分钱也休想领,哪有做公益的样子,分明是在给指定商家拉客户。
补贴资金来源于“爱心企业”,但黄金饰品每克3元、汽车每辆500元的补贴,相对于产品利润而言,简直微不足道。可见,所谓的“公益基金”,不过是企业拿出一星半点的利润返还消费者罢了。
在笔者看来,山西“婚补”乃披着公益外衣的商业陷阱。近年来,以公益为噱头的商业活动已屡见不鲜。
去年,广西一家企业以联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名义举办“公益”活动,向当地退休老人发放健步鞋,但动机最终落在促销保健品上,不少老人花了冤枉钱。而在青岛,一些“慈善、环保”名义下免费回收衣物也变成了黑心买卖,原本应该送到困难群众手中的衣服,质量好一点的,被翻新后卖到非洲;质量差的,扣子拉链等零件被拆下来卖,其余的布料则在小作坊里被做成保温材料。
这些企业之所以要假借公益的名义,在于“公益”二字更能让民众放松警惕,其本质是滥用民众的善心。每次民众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上了当,公益的公信力就会被“扒层皮”,久而久之,砸的是公益的招牌,而对于企业而言,可谓毫发无伤。
如今,山西“婚补”已原形毕露,但追问不能就此戛然而止,我们不得不深思:缘何公益的外衣想披就能批上?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不能仅局限于撇清责任,婚姻消费补贴被冒用,难道不该查查其他地区是否也有类似的陷阱呢?
而作为主管部门,当地民政部门更不能只是辟谣就“大功告成”,比起揭穿一个“婚补”而言,查处打着公益旗号的商业行为才是当务之急。只有主管部门“动真格”,公益的名号才不会一次次地被随意冒用。
新闻推荐
为持续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力度,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与今日头条签署了今日头条追逃公益项目合作协议。据介绍,“头条追逃”项目能够充分利用今日头条人工智能分析技术...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