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产业蝶变 实现绿色崛起 广西散装水泥产业五年提质增效发展综述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而今,绿色更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紧扣时代脉搏,我区散装水泥产业以提高质量和增强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升级和保护环境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绿色发展为动力,加快绿色转型的步伐。5年来,“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综合发散能力日益提升,产业市场稳步壮大……散装水泥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发展格局日益均衡。散装水泥产业实现了从“灰”向“绿”的转变,产业规模效益明显增强。据初步统计,5年来,全区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共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实现利润80亿元,综合利用废弃物2400万吨,从业人数超过2万人,已成为我区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位一体”向体制创新要活力
2014年11月,广西散装水泥产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起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填补了我区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立法上的空白。全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顶层设计由此形成。
做好机制体制的“加减法”,才能换来产业发展活力的“乘法”。围绕该《条例》提出的方向和目标,我区加快机制体制的改革,将发展散装水泥绿色产业明确为政府职能,以行业管理部门牵头形成了工业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质监等部门间联合工作机制,提出和明确多项管理措施,成为全国散装水泥绿色产业管理机制的重要创新。
以工业企业管理模式推动行业发展。以绿色预拌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预拌砂浆推广作为主抓手,我区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产能调整、技术创新,在技术改造和节能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多项资金扶持,积极开展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
严格执法监督优化市场环境。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品质量和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了有力制约手段,推动了行业健康绿色发展。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运行监测。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我区散装水泥产业加快转型的重要推手。2017年11月,广西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行业监管信息平台通过招标、验收,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一期建设,南宁、柳州等市也已完成初步建设,将尽快与自治区信息平台联网。该平台分为生产质量实时监控系统、散装水泥行政执法系统、部门联合监督管理系统,在实现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行业运行实时监测和产品质量可追溯,推动散装水泥行政执法和部门联合网上办公,以及依靠大数据分析为行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10月31日,自治区工信委、住房城乡建设厅、质监局、环境保护厅联合出台《广西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这是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各部门反复探索和交流协商的基础上,广西出台的高度创新的预拌混凝土行业管理政策文件。
自治区散装水泥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广西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不仅引入行业信用评价、信息化管理等管理措施,还对预拌混凝土出厂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作了明确,为制约和管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乱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随着产业规划的出台和管理职能的加强,我区散装水泥产业正逐渐克服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市场混乱等问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质量得到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增强,绿色生产正在推广,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提质增效加快产业绿色转型
1月,冬日的绿城依然是满目葱茏,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耀眼的蓝色天空让无数南宁人为之骄傲。
“广西蓝”的背后是各行各业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遵循与守护。这其中,散装水泥产业的行业治理便是生动的缩影。
“我区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要以提高质量和增强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升级和保护环境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绿色发展为动力。”2016年,《广西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为未来5年散装水泥产业勾画了新的蓝图。绿色发展,成为水泥与制品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口,倒逼产业并带动上下游产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打造经济增长点找到新出路。
技术创新创造,推动着企业提升质量效益。两年多来,我区深入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和创造力,支持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升级换代,大幅提升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预计2017年,全区预拌混凝土生产利用废弃物649.6万吨,预拌砂浆生产利用废弃物4.8万吨。
完善地方标准,让质量安全有规可依。为落实好预拌混凝土绿色发展要求,加强对预拌砂浆发展的指导,2017年,广西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技术规程》《预拌砂浆生产应用技术规程》列入2017年第三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打好政策基础。
培育新兴力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广西预拌砂浆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在柳州、桂林等市获得突破性发展。其中,柳州市预拌砂浆发展迅速,预计2017年供应预拌砂浆89.75万吨。
扬尘治理,守护广西蓝天碧水。近年来,我区散装水泥绿色产业扬尘专项大整治行动在全区各地市全面铺开。以南宁为代表,桂林、梧州、贺州等市均已实现预拌混凝土生产原料堆场封闭、作业现场安装喷淋降尘设施、生产过程污水不排放和密闭不起尘、运输车辆出厂冲洗和在道路上不抛洒滴漏、厂区道路硬化等清洁生产目标,柳州、百色、河池、钦州、来宾等市正在陆续跟进。
扎根于创新的土壤、朝着绿色转型的方向,广西散装水泥产业实现良性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5年来,全区发展散装水泥共节约标准煤248.78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05.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47.23万吨,取得综合经济效益94.47亿元。
直面挑战在去产能中实现优产能
尽管近年来,我区散装水泥产业迅猛发展,产能产量稳步增长,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产业结构不断改善。但问题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当前,预拌混凝土行业由于产能扩张过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与产品附加值低等原因,导致市场恶性竞争泛滥,很多企业经营困难。2017年全区平均产能利用率还不足40%,已成为严重过剩产能行业,也为我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忧。
敢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自治区散装水泥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区预拌混凝土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发展活力不足与企业恶性竞争泛滥、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能力弱有关,也与行业管理政策不完善、监管合力不足不无关系。下一步,我区还将加强行业管理、加快产业转型的力度,在去产能中实现优产能。
一方面,化解严重过剩产能,推动行业兼并重组。探索将预拌混凝土列为严重过剩产能行业,一定时期内坚决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提高准入门槛,坚持“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推进企业跨城乡区域联合重组,优化产能布局,化解严重过剩产能,将产能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生产集中度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合力整治市场秩序,保证企业合理利润。按照“谁发证、谁管理”的原则,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对证照不齐全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坚决遏制低价竞争现象,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此外,还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坚持标准规范引领,采用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方式,发展高端技术产品,推动产品结构高端化,进一步提升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水平,实现行业转型升级。
五年是时间的标尺,更是发展的刻度。站在新的起点,迈向新的征程,我区散装水泥产业将坚持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散装水泥绿色产业跃向新高度。
新闻推荐
罗熔军刚刚过去的2017年,注定要在柳钢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柳钢完成铁1150万吨、钢1230万吨、材1560万吨的生产任务,实现营业收入685亿元、利润46.8亿元,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这...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