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艺界人士说大师 诗与诗人余光中
南国早报记者龚文颖
“诗要让人读得懂”
盘妙彬(广西作协副主席、诗人)
余光中这个名字,在盘妙彬的记忆里存在了30多年——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大学中文系的盘妙彬第一次读到余光中的诗,并被诗中的传统之美打动。
“《乡愁》《当我死时》所体现的比喻之妙,意象之美,感动了当时的很多人。”盘妙彬说,大学期间自己也开始尝试诗歌创作,最初也走“传统路线”,例如祖国、故乡、孤独等比较抒情的题材。
盘妙彬认为余光中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最大,既有传统之美,又有西方韵味,读者都喜欢,浅显易懂的诗句也让普通人容易理解。“余光中说过,诗歌创作要‘深入浅出\’,我很欣赏这个观点。”盘妙彬说,尽管从事诗歌创作30年后,自己已经转向了更追求个性的创作方向,但他仍然认同余光中的观点,因为“艺术始终是要面向大众的,是要让人读懂的”。
“比画家更像画家”
李钊(广西知名画家、艺术教育家)
李钊是个画家,读过的余光中作品不多,除了大家都会背诵的《乡愁》,他还很欣赏一篇散文《听听那冷雨》。在他看来,这一诗一文中的美学境界,甚至高于他所见的美术作品。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起”,李钊摘录了一段《听听那冷雨》,并告诉记者,从这一连串的叠字,他看到的是一幅水墨画,比画家笔下的画面还要具体、清晰。李钊觉得“绘画艺术追求的正是这种诗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不知道余光中先生平时作不作画,但从他的诗文中,我似乎看到了画面,倘若他拿起画笔,一定是个了不起的水墨画家。”李钊说,他在读余光中的散文时,发现了不少日常生活和工作描写、旅游见闻,同时也谈对文化和美的理解,体现出一位文人多方面的修养,这一点值得画家们学习。
新闻推荐
→恒记有限公司至今仍经销六堡茶。↑记者在采访恒记有限公司老板、拿督李永光(中)。讲述人:李永光(65岁,拿督、恒记有限公司老板,现居槟城)我阿爷是广东顺德均安人。因为家里兄弟多,生活艰难,加上20世纪初...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