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从贫困村到生态村的变化——港南区木格镇良坡村脱贫小记

贵港日报 2017-01-21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郭晓枫

原来3米宽的水泥路拓宽到6米,路两边立着太阳能路灯,每隔一段距离还装有一个摄像头,村中的文化娱乐中心、戏台、篮球场一应俱全,村民生活污水处理厂也正在选址……近日,记者走进港南区木格镇良坡村,发现这个列入广西“十三五”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发生了喜人变化,原来“柴草满门、牛粪满地”的典型贫困村,现在是一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干净整洁的水泥硬化路直通各家各户,一幢幢漂亮的楼房错落有致,田野一排排黑蔗迎风舞动,村中道路时不时通过一辆崭新的小轿车。

完善乡村道路建设文化娱乐中心

站在良坡村村外的一座土山上往下望去,四五条水泥路从四面伸向村中,村屯里的道路更是四通八达。要致富先修路,这两年来,良坡村共新修了条水泥路,总长度约为5公里,此外还对李村屯的道路进行拓宽,由原来3米加宽到6米,路两边装上了盏太阳能路灯,安装了6个摄像头。该村村民谭先生喜不自禁:“现在的道路差不多能并排通行4辆小车,晚上路灯打开,亮堂堂的,方便晚归的村民出行。”

去年该村还申请到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设三面光灌渠,极大改善了村中田地的灌溉条件。农闲时期村民的娱乐活动不能少,晚饭后很多村民自发组队跳广场舞,为了满足村民的娱乐需求,该村建起了文化娱乐中心,在这里有农家书屋、戏台、篮球场、健身场,满足不同娱乐需求的人群。

成立种植合作社推行庭院经济扶贫

北一茶厂是良坡村的一个种植茶叶的专业合作社,是该村大学生村民黄敬新年回乡创业所建,黄敬新学的是茶学专业,毕业后在外地承包过茶厂,在茶业公司当过厂长,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他利用在行业内积累的丰富经验,承包了村里亩山头,在村里建设茶厂、购买制茶设备、帮扶村民,带动了周边的村民种植茶树。该厂平时能安排多名固定工人在茶厂工作,其中包括8户贫困户,茶叶采摘时期增加到一百多名,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目前北一茶厂的茶园还在扩建中,未来规划种植面积达到亩,合作社也将吸纳更多的村民入股,带动更多的村民实现分红收益。

除了发展专业合作社,良坡村还大力推行通过庭院经济产业扶贫,鼓励村民利用自家闲置的庭院种植铁皮石斛,由于种植面积较小,该村从外地引进新式种植方式,将铁皮石斛种在一根根立起来的木头或龙眼树上,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率。在驻村第一书记苏永成的引导下,该村今年成立贵港市鸿德源铁皮石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港南区林业局免费赠送幼苗,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并统一保价回收产品。贫困户种植约一年半时间后,每年每户可收获约公斤铁皮石斛鲜条,旧根可连续7年萌芽采摘。按照每公斤元保价回收,每户年收入元以上。目前已有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林下仿野生铁皮石斛。

通过自己努力贫困户走出贫困

陈德彩原是良坡村的贫困户,家中有6口人,妻子因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年迈的母亲身体还有残疾,一对儿女正在读大学,家中的经济压力很大。

近日,记者来到陈德彩家中,发现他们家正在装修新房子,一栋一百多平米三层高的楼房正在里里外外的贴瓷砖,房子面前还停着一辆大型的耕田机。“去年我种植了亩的富硒水稻,收成还不错,赚的钱拿来建了两层楼房,现在正在装修,希望春节前能住进新房!”

去年陈德彩自己成立了德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吸纳了户贫困户加入,流转土地亩,通过购买专业的耕田机、收割机等进行机械化种植,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的效率。“合作社每亩收获多公斤稻谷,按每公斤元算,每亩获利至元,种植亩能得到将近万元的收益。”陈德彩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去年9月,陈德彩的收入已达到脱贫标准。“我未来的想法是增加机械设备的投入,从播种、插秧、喷农药、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改变以前落后的种植方式,让农民种田变得轻松又能获利。”陈德彩自信满满地说道。

新闻推荐

去年执结率同比上升近7%

本报南宁讯最近,自治区高院执行局透露,截至去年底,全区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万件,同比上升.%;执结9.万件,同比上升.%;执结率.%,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年以来,全区法院积极响应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发出“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