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青秀区在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中立足壮大农业产业扩大农民

南宁日报 2016-05-26 09:20 大字

青秀区在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中立足壮大农业产业,扩大农民增收,注重挖掘文化传统,以文化反哺乡村建设。通过改造村屯生态基础设施,宣扬生态环保理念,调动群众建设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形成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建设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的乡村建设活动格局。

产业发展“作支撑”。为不断促进乡村建设活动成效,青秀区提出“扶持先向产业靠拢”理念,对农业产业基础好,土地流转快的村屯优先进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加强招商引资,完善、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成立农业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等,把村屯产业做强、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产业发展、开展乡村旅游调动群众建设家园、美化家园的积极性。开展乡村建设活动以来,先后扶持了长塘镇团岩坡、加踏坡、巴兰坡,南阳镇古岳坡、田挺坡,伶俐镇渌口坡、王京坡,刘圩镇三来坡、团黄坡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重点村屯,建成万亩超级稻、万亩桑蚕等优势产业示范基地3个,建成专业合作社89家,培育了伶俐“德隆旱鸭”、南阳“四季土嘢”、“刘圩香芋”、“力拓稻源香”有机大米、“紫土斑山香米”绿色水稻等农业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促使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得益于产业的发展,收入的增加,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很高,纷纷集资进行村屯道路、垃圾、污水设施的改造,村屯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文化传承“增活力”。为让乡村建设与传统民俗、民居传承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增强村庄活力,青秀区重点挖掘文化传统元素。一是保护古建筑。成立了由城区文体局牵头的传统文化村落保护传承领导小组,多次组织文体局等相关单位对辖区的乡村传统民居开展全面普查工作,每年落实200万元资金用于传统民居的持续修缮与保护。目前,打造了古岳坡民俗民居示范村、罗家庄民俗风情示范村。二是挖掘传统文化。通过专项资金扶助,组织当地名人能人挖掘村史,建设村史室进行宣传和展示,在为后人留下记忆的同时为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活力。目前建成屯级村史室2座,在建2座,挖掘出了芭蕉香火龙、采茶剧、南阳八音、南阳大鼓、坟山庙会等典型文化10项,开年节、赶圩、“夫妻树”旁祭祀、求姻缘、求子嗣等传统习俗16个。通过在节庆期间开展系列大型传统习俗活动,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的同时,加深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生态保护“助发展”。一是高科技引领生态建设。青秀区始终结合实际,强化科技创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投资730万元建成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1座,投资150多万元建成5座广西首批太阳能减量化生活垃圾处理站。与此同时,投入资金在57个村屯新建设“无动力”污水处理站57座、修建沼气池1250座,畜禽粪便“变废为宝”。改变了污水粪水直排现象,实现废物资源化再利用。二是产业化助推绿色生产。通过合作社运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发展推广清洁生产、生态养殖,全城区种植获得权威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3.4万亩,建成葡萄示范基地1000亩、仔姜生产基地500亩、甜瓜生产大棚480个及特色养殖小区48个。通过多方宣传、推广直接还田、饲料化处理、引进企业进行综合利用等切实可行的方式,大力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处理工作。三是示范点带动乡村旅游。青秀区实行“五个一”机制(一个方案实施、一队人马落实、一笔经费整合、一个督查推动、一项机制长效),每年每个镇新建设1个城区级乡村建设综合示范点,深入开展“三清洁”标准化示范、村坡生活污水处理示范、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百坡巷道管网示范等四大示范建设项目。目前已逐步形成“100屯创示范”的良好格局。为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示范坡周边建成南阳镇花雨湖、伶俐镇横龙沱江漂流景区、刘圩镇斑山景区、长塘镇团岩坡、加踏坡休闲景区等乡村旅游景区13个,生态乡村建设为农村带来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赵妩妩 李金丽)

新闻推荐

青年学生创意大比拼

本报讯(记者陈媚 通讯员王英强)昨日,由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教育厅等共同主办的2016“创青春”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落下帷幕,不少青年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业成果,受到了企业代表和风险机构的关注...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