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一颗坚毅的心——记“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梁开善
晨报记者 梁文辉 实习生黎冉升
在负290米的矿井下,如同黑夜一般伸手不见五指。在黑暗中,矿工们肩负着责任,依靠着矿灯发散出微弱的光,埋着头、弯着腰,向前摸索着属于他们不一样的未来。
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鞋面上染着些许灰尘。在钦州矿务局,记者见到了采煤三工区副工区长梁开善。他是今年防城港市仅三名推荐“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之一。
他憨厚地笑着说,“我只是从农村出来的一名普通矿工,做好了我的工作。”
爱工作:有感情,放不下
沿着矿区道路向前走,来到工业广场,一阵风吹过,尘土迎面拂来。梁开善笑着说道,“煤场都这样,我们穿的都是灰衣服。”
记者看到陆续有矿工从井下上来,有的脸上、手臂上……一身沾满煤灰,几乎看不到白净的地方。
井下气温冬暖夏凉,但一线工作面无论冬夏温度都在27摄氏度左右,有时还充斥着二氧化碳、瓦斯等有害气体。每次下井,矿工们都要穿上工作服、雨鞋,戴上安全帽、口罩、矿灯、人员定位识别卡、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井下黑,很多潜在的危险,稍不注意,后果难说。”梁开善一边回忆一边说道,“刚做班长不久,有一天我在煤仓顶工作,突然,一边的支架掉下来,我便马上跑去顶,脚下一滑,就掉到了煤仓里,幸好当时没有煤炭掉下来。那件事一直让我心存余悸,记忆犹新。”
对于他所从事的这份危险工作,家人都劝他外出打工,既多挣点钱,又没有那么危险。
每次,他都会笑笑,淡淡的婉言拒绝,“我喜欢这工作,而且做了那么久了,有感情了,放不下。”
尽其责:打铁先得自身硬
“1993年10月,我离开农村来到矿山,至今在这里工作了22个年头了。”梁开善笑着说,他在农村里经常干活,身体好,进矿后,他一直虚心地向老工人学习,一个月就适应了井下的工作。适应了这个工作后,他出满勤,干满点,任劳任怨。同时,刻苦钻研业务,提升自身的能力。
2005年,有一次,采面刚放完炮,矿工们贪图省事没有按作业规程规定操作,便直接进入采面进行铲煤。此时,他刚好来到采面,检查便发现顶板有异常,马上叫矿工们撤出。不明所以的矿工们撤出后,他找来一根钢钎往顶板上轻轻一撬,一块大煤足有两百多斤重,轰然倒下。事后,矿工们都说,如果不是梁开善观察到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梁开善进矿从事一线采煤工作5年左右,因为工作出色被推选为班长,2008年被任命为钦州矿务局三工区副工区长。不论是矿工、班长或者是副工区长,梁开善一直以“打铁先得自身硬”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工作中,他总是第一个带头去做,从来都是冲在最前面。“在我带的班组中,偶尔也会有矿工觉得累了或者危险了,不想干,我讲道理没有用,就是带头去做,以身作则,我做了,工友们也会跟着一起做。虽然我是一个副工区长,但我更是一名普通的矿工。”梁开善憨厚地挠着头笑着说。
工友赞:他值得敬佩“我们共事5年多,他以身作则实在令人佩服。”钦州矿务局三工区工区长裴辉玉告诉记者,梁开善每年出勤都在300天以上,这是一个绝少人能达到的数字,“并且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他都坚持着‘做好工作才下班\’”。
有一次,采面当班快放尾煤时,工作面马达出了故障。当时,快临近下班时间,矿工们都想坐下来休息,等待下班。可梁开善走进工作面观察后,决定更换马达清理移机后再交接班。有矿工说:“干脆留下一班做算了,下个班多出煤,我们也不得什么好处,何必受累呢?”梁开善却说:“我们为下一班创造条件多出煤,对企业、工区,对我们大家都有好处。”说着马上安排一部分人移机,自己带一部分人抬马达,在他一言一行的鼓励下,全班职工一起努力,你追我赶,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梁开善曾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劳动模范”等多个荣誉称号。他热爱这份职业,并坚毅前行。他的梦在井下,在黑暗中也能发光发热,就像黎明的太阳冲破天际一般,照亮他的一生。
新闻推荐
(记者吴小玲)中交四航局钦州港项目经理部(以下简称项目部)在2014年度中央企业共青团“五四”评选表彰中,荣获“青年文明号”这一荣誉称号。这是项目部继获得“中国交建青年文明号”、“钦州市青年文明...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