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学医那点事

北海日报 2015-04-24 12:36 大字

当大学同学把班级毕业照上传到微信群的时候,一下勾起了我有关学医的那些回忆。

学医,其实不管你学什么专业,都要把内外妇儿眼耳口鼻中药西医等等几十门功课学完,只不过重点不一样,书也不同。众多科目中,解剖学对于我们,刚开始时还是有点挑战性的,胆小的女同学在开课前会忐忑一阵子,但很快便习以为常了。尸体标本,我们尊称为无名英雄“老师”,在那认识每块肌肉、每条神经和血管。走向医生的道路,全得益于这位“老师”。上课前,我们会集体庄重地向“老师”鞠躬行礼,解剖室绝对禁止嬉笑喧哗。“老师”有整体的、分段的、分器官的,有剥离皮肤展示肌肉的,有分离肌肉展示神经血管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骨头,会根据不同课程摆满教室。每块骨头、肌肉长在什么位置、形状如何、功能怎样等等,你都得懂。再把大大小小血管、器官、神经背下来,人也差不多神经了。期间,如果临床偶尔遇到需要解剖的死亡病例,老师定会利用难得的机会,组织学生现场进行讲解。对不是学医的人来说,过程实是惊悚。记得刚学到骨骼时,颅底结构甚是让我烦恼,老师会考你蜂窝状的每只小孔是干嘛用的。

比较有趣的是实验课,经常拿些白兔、白老鼠做各种各类的实验。有实验成功后的喜悦,有玩小白鼠被咬的经历,有大白鼠逃跑后满屋子追的狼狈,也有偷实验后大白兔回宿舍生火加菜被老师训斥的丑事。

最头痛的是考试,每次考试前所有教室、图书馆都人满为患,包括解剖室。考到内外妇儿主科的时候,书厚得简直要命,考的却经常只是几个数据、几例模棱两可的症状,要求你据此诊断出是什么病的难题。这些症状或许临床医生都经常误诊,老师却当我们是神探福尔摩斯了。

一路陪伴的还有见习,学到什么内容,就带你到附属医院围观、听讲解。因此,医科大学一般都会设有附属医院,医生同时也是上课的老师,老师也被逼不断学习,水平自然不会差。不过,看病到附属医院,你得忍受我等医学生的围观,有时病人很难为情。其实,是男是女,什么器官,在医生眼里,只有病人和病。

具有创伤性的练习是不能拿病人来试手的,只能动自己、互相动。比如练打针、针灸,拿只瓜练熟后,便你扎我一针,我扎你一针,扯平。记得刚练习针灸时,有个同学拿针从自己的内关穴穿到外关穴,说白了就是横穿手腕,并且来来回回拉拉扯扯。看得班上一高大威猛帅哥昏针倒地。同学们七手八脚把他摆在课桌上,老师淡定处理顺便介绍规范手法。经过多年磨炼,当年的“昏针哥”现已是广西某知名医院外科教授。

当别人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是五年级,一年实习期才开始。医学生分散到各地医院,当临床医生的小跟班,做些打针送样、开医嘱写病历、手术扛腿打结等等基础工作。别小看这些打下手的活,都是做一个合格医生的基本要求。比如说打结,如果一条血管扎不实或扎过头导致术后出血,后果很严重。手术室除了高大上的手术器械,也有手锯铁锤类的“生猛”货,骨科常用到,我等则常是扛大腿的角色。手术时,遇到危重病例氛围会很紧张,但面对手到病除的小手术,氛围也会相对轻松,但医生手上功夫自然不会耽误。病程记录要求严谨,比如我们会把肚子痛记为“右下腹阵发性绞痛2小时”之类。同学中,有个叫“前辈”的,一听这名便知异于常人。他学西医却更钟情中药,长年自煲自品体验药性。他在产科实习时,病程记录是这般的“严谨”:“当清晨的阳光悄悄地洒进病房,美丽的产妇静静地抱着婴儿,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当场就气得老师双脚起跳,大呼“你这厮不是当医生的料”。后来,他还真转行当了作家。

好不容易到大学毕业,想上岗行医?还不行,需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轮科学习。满一年,参加全国每年通过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的医师资格考试。如果通过,恭喜你,学医那点事总算初步完了。可你还得有思想准备,只要是做医生,便会一直要学到老、考到老,应对各种各样基础测试、职称考评等等。

做个医生真不容易,做个好医生更难。但你也千万别吓着,因为医生是个崇高的职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

新闻推荐

随机抽查看成效

...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学医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