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孤独的敏感者

北海日报 2015-03-29 13:16 大字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读鲁迅,当我们在谈论鲁迅时,我们在读什么?有读鲁迅的,当然更有空谈、人云亦云的。在这个非彼即此的社会里,人们的谈论话语中,鲁迅和胡适是对立的。鲁迅?还是胡适?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鲁迅、胡适的读者需要面对,研究者更要面对。比如林贤治。他在2001年5月20日深夜写给李慎之先生的一封公开信《五四、鲁迅与胡适》中就专门做了阐述。公开信从十个方面简略地针对李慎之的观点做了争鸣。针对这样的问题,写成几本专著都不成问题,林先生的文章虽然不算长,但观点都表达清楚了。我是从林先生关于鲁迅的专著《一个人的爱与死》中读到这封信的,之后就找了信中提到的李慎之的《中国的道路》来对照着读,才稍微有些了然。

拿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林贤治《一个人的鲁迅》系列四本书时,我正在读外研社出的《胡适书信选》和人文版《鲁迅全集》中的日记,这是我年初定下的阅读计划,打算用两年时间集中看看胡适和鲁迅,胡适是第一次集中读,所以先从书信开始。读《鲁迅全集》是第二遍,是从第一卷开始读,间杂着看先生的日记,不觉一年就过去了四分之一。读林先生的书是从《一个人的爱与死》开始的,和鲁迅先生的书对照着读,感觉和第一次读《鲁迅全集》时大不一样,注意到了许多之前没注意的问题,有些在看林先生的书时得到了答案,许多还没有。

林贤治说鲁迅是“唯一使我确信的一位真正能为中国的进步和底层大众的命运着想的知识分子”,“永远是无权者的灵魂的保护人”。林先生读鲁迅读得很透彻,他的感知也带给了我许多启发。林先生“所有的单行本都给我弄齐了”,多年后的我在伊宁市的大小书摊、旧书店以及外地友人的帮助下也很难得地配齐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版的鲁迅作品集单行本,不知可是林先生提到的那一套。林先生在总结和鲁迅相遇时说:“与其说这是书林中的一次邂逅,毋宁说是带有一定意向性的选择”,这样的体会对许多鲁迅的读者而言,又何尝不是。

和林先生一样,鲁迅介入了我们的生活,多出一个鲁迅或是少了一个鲁迅,真的是大不一样。林先生在《鲁迅仍然走在我们前面》一文中即与此有关。收入《一个人的爱与死》一书中的《守夜者札记》、《一个人的爱与死》、《鲁迅的反抗哲学及其运命》等三篇长文都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记录了作者读鲁迅的体悟,尤其前面两篇文章,没有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论述,而是全面地记录了作者在阅读鲁迅时的精神震动,是在谈论鲁迅,也是在剖析自己、深入探讨社会诸问题。

在林先生读来,鲁迅是第一个为中国写心的作家,他是为了对抗遗忘而写作,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也是一个伟大的记忆者。通过研读鲁迅作品,林先生得出了“对于真正的作家来说,文体是自然形成的”的认识。所以他在《一个反抗者的精神文本》中,通过分析鲁迅整个创作中用到的小说、杂文、评论、散文、散文诗、诗、序跋、书信等文体来讨论作为反抗者的鲁迅。而写这些的鲁迅是不朽的,“就整个时代而言,他走得太前了,就整个知识阶级而言,他的精神居所留在下层而个体反抗的思想又使他腾越其上,总之太不合群了。他注定是一个孤身的战士。”,林贤治在读出这样的鲁迅时,大概也是孤独的吧。

书中收入的《也谈假如鲁迅还活着》、《鲁迅三论》、《也谈鲁迅研究之谜》、《鲁迅与王朔的“有神论”》、《就李敖评鲁迅答记者问》等几篇文章,都是就鲁迅研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作讨论的文章,观点鲜明,论点均以鲁迅作品为支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孤独的敏感者鲁迅,一个“每作一文,无论大小,从来箭不虚发”的鲁迅。

新闻推荐

打造靓丽铁路风景线

...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孤独的敏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