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场在平乐民间的发展
▲凤凰曲艺社社长张平英
?何红玉、张平英与演员们合影
▲观众在观看曲艺演出
凤凰曲艺社演员正在表演
?与市里的老师联合表演文场
?木鱼、琵琶都是至爱之宝
?在张平英家里排练文场
□黄金华张冬秀文/摄
文场是曲艺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悠扬清纯的旋律带给了人们许多享受,因而在平乐民间被广为流传,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平乐一民间艺人廖代老先生组建了“凤凰曲艺社”业余剧团,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其他文场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凤凰曲艺社”再次风生水起,文场又唱响在昭州大地上。
平乐文场的起源
平乐文场最初由外地民间艺术而演变。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一江浙民间流浪艺人姓王名钰琨,来到桂林卖艺为生。当时桂林有盲人及下层人士向他求教,为了生活,他们成为弹唱街头的流浪艺人。日久,在与桂林一带山清水秀的环境及方言、民间音乐相融合中,逐步形成具有桂林地方特色的曲艺——— 文场。
平乐是桂林方言的第二故乡,县城“官话”与桂林话贴近。文场、渔鼓等曲艺很快由桂林传到平乐,尔后,又从平乐传到邻县,成为发祥地之一。
出于对文场的喜爱,廖代老先生与人组建了“凤凰曲艺社”。当时,凤凰曲艺社就设在平乐下关街的牙刷组里面,牙刷组的职工们对曲艺非常感兴趣,一到下班空闲时间,他们就成了曲艺社队员,大家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各尽所能,曲艺社里好不热闹。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张平英在附近的服务公司饮食店工作,受大家影响,渐渐喜爱上了这种动听的旋律,一有空闲就去听,不久成为该曲艺社成员。因其聪明好学,悟性高,很快领略文场演唱要领,加之嗓音圆润、甜美动人,渐渐地成为演唱主角。
当时县里的曲艺工作正处于复兴时期,凤凰曲艺社很受欢迎,走乡镇进农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社会主义的新生活。后来,廖代老先生去逝,一些年长的老人也不能再登台演唱了,加之其他一些原因,曾经红极一时的凤凰曲艺社消沉下来。
平乐文场的发展
在采访凤凰曲艺社传承人、现年77岁的老艺人张平英时,伴随着悠扬清纯的旋律,听着她字正腔圆的演唱,笔者很是享受。老人很自豪地说:目前我们广西文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场是瑰宝,不能丢,别给失传!从她的话里,笔者似乎看到了一个文场传承人身上背负着的重任,这种重任促使她一直不停地努力:保护文场,传承文场文化。笔者由衷地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张平英告诉我们,目前,社团演唱的剧目除了文场,还有桂剧、京剧、渔鼓、彩调等等,演出的节目有《贵妃醉酒》《学玉郎》《西厢记》《黛玉葬花》《陈姑追舟》等,同时也表演现代剧,如《漓江烟雨》《奇山秀水美桂林》等。这些节目,每次演出都获得广大曲艺爱好者的喜爱和赞赏。尤其是2008年8月的一次桂林文场会演,平乐文化馆代表平乐参赛。比赛前,文化馆的指导老师和演员特地向张平英请教,并对参赛节目进行了精选,经过演员们的精心排练和共同努力,参赛作品大获全胜,获得表演一等奖。作为文场前辈,张平英感到骄傲与自豪。次日各县区传承人在相互交流文场的时候,张平英用她字正腔圆的演唱技巧一展歌喉,博得了台下阵阵掌声,这也给张平英很大触动,同时也更坚定了她要把文场传承下去的决心。
张平英于2003年担任凤凰曲艺社社长,她与凤凰曲艺社原来的老队员李智、何惠琳一起,又重新吸收了新队员,队员由最初的七八人逐渐发展到10多人,平均年龄60岁。平时根据需要,业余剧团还邀请其他社团的演员参加演出。该社重新组建后较为活跃,以演文场、渔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歌颂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为主。文场穿插桂剧、彩调等剧目。节假日经常在县城中山公园等休闲地以及各乡镇进行演出,很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为不断提高文场演唱水平,凤凰曲艺社还与县内外的文场团队结对子、搞联欢,交流演艺,使文场之花越开越鲜艳。由于该业余剧团名闻遐迩,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注,凤凰曲艺社也因此被桂林市曲艺队纳入为第十九分队。2013年,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自治区传承基地的老艺术家何红玉率桂林曲艺队成员再次到平乐指导,并进行文场交流,共同切磋文场技艺。同时,还给凤凰曲艺社送来了珍贵的礼物——— 琵琶,这让凤凰曲艺社的演员们备受鼓舞。张平英感动之余,即兴演唱起了渔鼓:
领导们来到小地方,
看一看平乐美风光;
感谢你们传经来送宝,
情深义重满三江。
满园百花齐开放,
文场之花遍地香;
艺友共同来欢唱,
誓把文场永发扬。
文场传承后继有人
在凤凰曲艺社,参加业余剧团的演员个个身手不凡,多才多艺,打扬琴、渔鼓、快板,拉二胡,弹琵琶,能唱能动。作为凤凰曲艺社社长的张平英,既能打扬琴、渔鼓、快板,还会编剧目,自编自唱自伴。她的声音委婉动听,唱腔仍甜美圆润,情感细腻,把个文场演绎得淋漓尽致,柔美动人,很是令人赞叹。
在张平英窄小的屋子里,凤凰曲艺社的成员每周二、四、六都是排练时间,每次练习三四个小时。只要有空,大家都会聚集在张平英的屋子里,排练节目,唱唱调子,伴伴乐曲,齐心协力为文场助阵,把文场发扬光大。热心的张平英总是端水果、送茶水,或是弄吃的招待队员们。她是服务行业的退休老职工,每个月仅有一点微薄的退休工资,自己身体也不大好,经常要看病打针吃药,生活十分节俭,但对排戏,传承文场文化,她就显得格外的大方。
张平英还告诉我们,目前曲艺社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有刚入曲艺社的中学在职教师,也有县文化馆的知名人员,还有其他部门在职的年轻职员等等。目前,居住在二塘镇的队员蒋秀英和陈丽金两位老师已经在二塘又培养了一批文场演员,他们都是8至11岁的文场新队员,春节期间就已经登台演唱了,非常的可喜可贺。说起这些,张平英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似乎看到了平乐文场的希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文新军通讯员陈昌军)近日,市人民检察院与广西建工集团四公司签订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合作协议,以扎实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nbs...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