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刺绣三姐妹: 针下的花样黄昏
?展会上展示的部分绣品。▲精美的绣工。
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刺绣作品代表着民族和传统的特色美,同时也代表着枯燥和劳累。一件看上去只有巴掌大的精美绣品,可能需要一个成熟的绣工绣上一个月。更多的人喜欢绣简单的十字绣,作为闲暇时光的消遣。真正细腻、复杂、精美的传统刺绣渐渐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消失。但在武鸣,有三个老姐妹,却在大姐的带领下,重新拿起了绣花针。
1
三姐妹展场秀绣品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预展现场,一处悬挂着多幅精美绣品的展位引起了不少过往观众的注意。许多人细细打量每幅绣品的针脚和图案,称赞绣品颜色漂亮,针脚细腻,不少人开始问价钱。几位着壮族服饰的女士忙着介绍绣品,不时还被观众拉去照相,忙得不亦乐乎。
原来这些绣品出自三姐妹之手。大姐陆兰珍已经62岁,二姐陆兰春和小妹陆兰花也都不年轻了。
陆兰春告诉记者,这次展出的绣品大部分是手绣活,有一些用了机绣。无论手绣还是机绣都十分显功夫,且带有三姐妹的风格:线条密匝厚实,层次颜色丰富多样,配色绚烂大胆。三姐妹没有学过绘画或艺术设计,很多绣品的图案是她们参考家里收藏的老花样创新设计的,以十二生肖、福字、龙凤、花朵、元宝等为主,图案繁复,很有民族艺术感。和外面卖的机绣品相比,她们的绣品明显要精美得多,尤其是十二生肖图,不但绚丽多彩,小动物都是拟人化的,很可爱。最重要的是,每件绣品都是三姐妹的心血结晶。
“无论图案设计还是用线颜色,都是我们三姐妹一起商量的。”陆兰春说,大姐眼力不好,刺绣活大多数靠她和三妹。但大姐见世面多,想法多,许多图案是她设计的。三妹经常做绣活,无论是机绣还是手绣的功夫都非常厉害。
2
一方红盖头引出绣坊
陆兰春说,三姐妹从小热爱刺绣,十来岁就能绣出图案复杂的绣品。那时候刺绣还是考量女孩子是否贤惠的标准之一,家里的女性长辈个个会刺绣,在她们的熏陶和教导下,三姐妹的手艺常常令周围的人赞叹。
成年后,三姐妹各自忙生计,大姐忙生意,陆兰春在单位上班,只有小妹在乡里制作和销售孩子用的绣花背带。陆兰春闲的时候也会做点背带拿去让小妹代卖,但基本上是比较简单的机绣。
三姐妹为何又拿起了绣花针呢?陆兰春说这还得从大姐说起。去年陆兰珍给自己“退休”了。闲下来后,多年来牵挂的刺绣又冒出了心头,那绚烂的色彩,那漂亮的图案,那一针一线的功夫……陆兰珍怀念过去三姐妹共同刺绣的时光,也为刺绣的现状忧心:现在还有谁愿意刺绣?
恰巧陆兰珍的一个儿子要娶媳妇。儿媳妇长得水灵漂亮,陆兰珍很喜欢。她心血来潮,决定为将要举行婚礼的儿媳妇亲手绣个红盖头。几十年没有拿过针,加上上了年纪,眼睛也不行了,陆兰珍绣得很吃力。但是带着对刺绣的热爱和对晚辈的祝福,陆兰珍还是认真地一针一线绣了下去。花了不少时间和心血,一方绣着大红囍字和龙凤花朵的红盖头终于赶在婚礼前绣好了。陆兰珍把红盖头送给儿媳的时候,儿媳又是感激又是兴奋,还真在婚礼上穿上一身红旗袍,蒙上了婆婆送的红盖头。
陆兰珍绣的红盖头不仅给儿媳妇增色,许多参加婚礼的人得知红盖头出自陆兰珍的手,也纷纷夸赞她刺绣手艺真好,年轻时的刺绣功夫还在。
受到鼓舞,陆兰珍想到要把刺绣重新拾起来,让更多的人重新看到刺绣的美,热爱刺绣,传承刺绣技艺。她把想法跟两个妹妹一说,她们一致赞成,家里人也十分支持。就这样,“纳福彩绣手工坊”成立了。
3
欣慰:一年收两徒弟
手工坊成立一年,三姐妹齐心合力绣出不少作品,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今年武鸣“三月三”节庆,三姐妹的绣品还在县城展出,受到不少人称赞。一些人专门赶来购买她们的刺绣当作礼品。
刺绣很花工夫,一个中等尺寸的绣品,三姐妹要花上三个月的时间。每天早晨7时30分,三人就坐到绣架前,到晚上8时才放下针,天天如此。虽说一天下来腰酸背疼,但三姐妹说:“这是我们的爱好,我们就不觉得累。”
一幅好的绣品价值不低的,陆兰珍说她们正在努力把绣品往艺术品方向发展。
手工坊开了一年,三姐妹已经收了两个徒弟。33岁的韦凤萍此前一直在外打工。回家过年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三姐妹的绣品,感叹这么漂亮的东西这辈子还没见过。因为太喜欢,她决定不再外出打工,要跟三姐妹学刺绣。韦凤萍说:“学手艺非常辛苦。别以为机绣容易,要绣出水平真的不简单,更别说手绣的复杂了。”韦凤萍觉得自己学了很久也没学到师傅的两成,但她还是坚持学下去,她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把刺绣的手艺传给更多的人。
新闻推荐
南南铝业20万吨铝加工生产线。本报记者周家志 摄本报记者 蒋林林通讯员苏龙苏复晖 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紧抓机遇,谋求发展……江南区深化改革不流于形式,改进作风务求实效,面对项目...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