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王云高儒家的偶象排列次序是天地国亲师我这个书生长期

梧州日报 2013-06-16 07:01 大字

[摘要]散

◎王云高

儒家的偶象排列次序是“天地国亲师”,我这个书生长期持着这个观点。可是,著名的易学家曾邕生曾测过我的八字,却断言对我来说,师恩胜似亲恩。他说的有一定道理。

今年四月回到第二故乡蒙山,偶然邂逅了李永成老师的一位堂弟。我谈及1946年我考上蒙山镇小读高小,永成就是我们的第一位级任老师。第一个学期他对我的考评有16个字:“天资颖悟,学习勤奋;唯性孤僻,不大好动。”前8字虽是常用之语,但对我的励志作用是明显的,后边的两句却是写实的鉴定。好在我后来参加了学生会乃至青年团,得到了良好的改造,这才踏上了成功的道路。巧合的是,直到1954年,我回到南宁而且成了文学爱好者,李永成老师又恰在广西日报社工作,为我提供了最初的“人脉”,让我迈开了最初的步子。

还有更具体、更深刻的例子。

1948年,我高小毕业,考上了蒙山中学。按当时的校规,中学生必须内宿。而我家刚从山区逃难回城不久,家俬有限。校长孔宪铨把他家的煤油灯给我了一盏,还灌满了煤油,让我用来照着晚自修。我读了一个学期,因为家贫,交不起学费,便打报告申请辍学。孔校长闻之,亲自作了家访。了解情况后,他发动其他老师乃至富家的同学,为我筹了一个学期的学费。

只是长贫难顾,我还是失学了,不久回到南宁,从牧牛到做散工,略有积累,才于1953年重新上了南宁四中,还颇有进步,很快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市学联执委。1955年,市学联在南宁五中开会,恰遇孔校长因公到彼,见到我,了解到我的近况后,他快慰地颌首:“你这样,我就放心了!”

没想到这竟成了我们师生间的最后一晤。

从“四清”到“文革”,我们师生俩异地遭难。1980年春,我于劫后首次回到蒙山,却听说孔校长在浩劫中受迫害身亡了……

其后,2006年,蒙中80周年校庆,我应邀回校与会。会后我还到孔校长的墓园拜祭,并为先生题写了墓碑和墓联,我对孔庆健师弟说:“全靠令尊开凿了源头,我才流出来500万字。”

这是我在家乡留下最真情的笔迹。

儒家将师德归纳为6个字: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一个全面的概括。而就我而言,还有正反两面的哲悟。

在蒙中的第二学期,班主任L老师曾经在国文课上教《先妣事略》,那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文中说到他母亲年轻时生育很密,而家道贫寒,养育困难,就想节制生育,于是向民间的“三姑六婆”问点子。有一个点子是“媪以杯水盛二螺进,妣(归母)食之,喑不能言。”那个“喑”字,字典这样注释:“通瘖……即瘖痖,谓口不能言者”(《辞海》)。L先生就照此解释,还感叹说:“你们看,人都哑了,几惨!”但我在下面却暗自思忖,田螺和石螺我都吃过,干吗没哑?我想那可能只是一时的哽咽,换句今日的语言,是心理性而非病理性的失语。于是,下课后我从后门走出教室,在那棵洪秀全系过马的玉兰树下拦住了L老,咄咄呐呐地说了这个意思。

身材颀长的L老俯视我片刻。我抬头接住眼神,忐忑不已。但却听他说:“唔,你说得有理。”我这才吁了口气离开了。

没想到下一节课,L老居然对全班公布了这个细节,还明确表态:“王云高的意见是对的。”

年近五旬,誉满县城的“L老”,居然向一个年方12岁的初一新生认错,这简直是以他的肩膀垫上我的脚,让我一时名满全校。

“授业、解惑”不易,“传道”更难。可以说,这个反向的细节感动了我一生。友人们都知道我性情低调,听得劝教,很大程度是从这步走起的。

诸如此类的故事,不重不大,但记录下来,传播开去,却能给人一种美化之感。最后我不怕公开一个细节:当我选择上高小时,城厢和西河两个中心校条件和距离都相近,孰取孰弃?我父亲为此踌躇过一段,但最后听说城厢中心校有个姓黄的数学老师很严,打到59.9分也还要学生补考,“严徒出高徒嘛”,我父亲这才决定要我报考城厢中心校。

7年久别,归来漫游5天,多少往事如潮涌上心头,对老师的感情,也是乡情的一部分,记录下来,我想共鸣者会不乏其人的。

新闻推荐

赖立志陈菊铭赖剑经我多次催告你们均没有按股权转让协

赖立志、陈菊铭、赖剑:经我多次催告,你们均没有按《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你们在广西永骏置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40%变更登记于我吴湛权名下。现又...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