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猪规模化养殖“各显神通”

广安日报 2016-09-13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站 张秋林 孔虹 姜慧 本报记者 刘婧 胡苗

养猪,是农家的传统营生。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些农户转移到城镇生活不再养猪,猪肉的市场需求量依旧旺盛,“缺口”如何弥补?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应运而生。近日,记者走进广安市几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探访他们的养殖模式。

“四位一体”:合力打造全产业链

“按下猪舍全自动投料控制器开关,只用15分钟就完成了猪场2000多头猪的喂料工作,彻底告别了传统人工饲养方式。”9月8日上午,邻水县正灵养殖场场长车傲灵和往常一样,沐浴后换上已消毒的工服,进入养殖场生产区按下猪舍投料控制器开关后,便开始巡视圈舍,详细记录生猪的生长情况,“凭借先进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自动饲喂系统,猪场实现了现代智能化管理,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

据该养殖场负责人张静悠介绍,建造智能化养猪场是与正大集团合作的先决条件。2014年,她与正大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投入500万元建起占地35亩的现代智能化生猪养殖场,作为正大集团种猪配套的育肥场或代养场,为其养殖提供高端圈舍、设备,而正大集团则以“代养费”作为场地租金。此外,她还流转了周边600亩土地发展邻水脐橙,并间种了时令蔬菜,建成了“猪-沼-果”的循环农业。

“去年我出栏了6000头肥猪,加上蔬菜收入,共收入60多万元。两年后脐橙丰产,收入更可观。”张静悠说,正大集团将6.5公斤重的断奶猪送到她的猪场,代养到130公斤左右时再统一回购,而生猪增重部分按每公斤0.8元支付代养费,每头生猪可净赚100元左右,“我提供场地设备,生产、销售所需的人员物资均由正大集团提供,风险低、投资回报稳定。”

“除邻水县正灵养殖场之外,我们还与广安14个养殖场建立了生猪养殖合作关系。”正大集团工作人员何良华告诉记者,该集团在广安市每年出栏肥猪达12万头,以高于市场价每公斤0.2至0.5元的价格就近收购在广安、重庆等地的屠宰场生猪。

现代智能化生态猪养殖,前期投入巨大。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生猪产业高效运营?何良华说,正大集团为破题,采用“四位一体”的模式运作,通过整合政府政策资源、银行金融资源、企业技术和社会资源,实现多方共赢。“这一模式借助社会资源,破解了融资难题,同时有效提升了正大集团的品牌价值,合力打造生猪全产业链。目前我们已在广安建成集饲料生产、种猪及生猪养殖为一体的产业链,下一步将配套肉制品深加工厂。”

托底寄养:养殖户稳赚不亏

自2014年起,由岳池县委、县政府倡导,岳池特驱种猪繁育公司负责具体推行实施的“生猪寄养”模式,已受到当地不少养殖户青睐。这一模式的魅力何在?

“公司不仅提供仔猪和饲料,还安排了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进行疾病防控,不受市场因素影响,旱涝保收。”岳池县牌楼乡大学生“猪倌”刘炼道出缘由,与普通的生猪规模养殖相比,“生猪寄养”模式由大型公司托底,寄养户可以省下大量购买仔猪、饲料的成本,承担的疫病风险也小。生猪出栏时公司上门收购,进行统一销售,按每头不低于150元的标准向寄养户支付劳务费,养得好还有额外奖励。

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的刘炼从“生猪寄养”模式中嗅到商机,虽然没有多少资金及养殖技术,但他毅然选择了回乡创业。他用全部积蓄和东拼西凑的20多万元,建起了标准化圈舍。“去年,我代养了2000头猪,因为成活率及饲料节约量达到了公司的奖励标准,每头猪的平均收益达到了200元,轻松获利40万元。”刘炼告诉记者。

与刘炼一样,每年代养生猪500头以上的寄养户,岳池县现有197户,寄养量超过20万头。“‘生猪寄养\’模式备受养殖户青睐,一方面在于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提供的仔猪品质十分优良。”9月8日,记者探访岳池特驱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旗下的张口楼扩繁场时,该场综合部经理李绍华介绍说:“我们提供给寄养户的断奶仔猪,通常情况下21天体重就可达到12斤左右,体质稍差的仔猪将会被淘汰。”

“寄养户与我们公司签订合同后,只需缴纳每头50至100元的保证金,就可以获得仔猪。”李绍华告诉记者,饲料由公司提供,若遇到疫情或生病,只需一个电话,技术人员便会第一时间上门免费服务。“寄养户一般饲养5个月,猪的重量达到230斤就可以出栏,出栏时公司上门来收,并兑现劳务费。”

自繁自养:“逢贱莫砍,逢贵莫赶”

9月8日下午,岳池县乔家镇秀才村的熊勇养殖场内,业主熊勇正与施工人员一道改建母猪限位栏。“原来的母猪限位栏设施严重老化,今年手头有些余钱,我就改善一下养殖条件。”熊勇对记者说。

今年已是熊勇从事生猪养殖的第10个年头。2007年,退伍后在外经商多年的熊勇,看着当时养殖生猪的利润十分可观,便邀请了两位战友一起搞养猪场。“我们一人投了10万,建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熊勇介绍说,2007年底,养殖场建成投用,由于是“三搭伙”,实行“轮岗制”,每人养两天休四天。

“2008年5月,第一批生猪出栏,当时的市场价格是每斤7.6元,因玉米等原材料价格相对便宜,每头猪有几百元的利润。”但好景不长,自第二批猪出栏时,猪价就一路走低。维持了一年后,熊勇的两位战友决定退出。

这几年里,熊勇边养边学习,掌握了娴熟的生猪养殖技术。2012年,熊勇积极争取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在对养殖场的圈舍进行改造,新建圈舍和沼气池的同时,他还租下了养殖场周围的40多亩地,发展“猪-沼-鱼(藕)”生态循环农业。

近十年里,熊勇几经“猪周期”波折,他对生猪养殖也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逢贱莫砍,逢贵莫赶。”熊勇说,“像我们这样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户,只要把生猪的存活率提上去了,生猪的市场价格即使跌至每斤6元,也能保本。如果看到市场行情好就贸然养猪也是不可取的,自繁自养需要1年以上的生产周期。”

新闻推荐

广安生猪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本报讯(武胜记者站闫金强记者刘婧胡苗)生猪产业是广安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市已先后建成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4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年出栏生猪量已超过400万头,产值占据畜牧业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