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斗南父子两代循吏

广安日报 2019-06-30 01:01 大字

□申庆云

武胜,地处千里嘉陵中段,两岸土地膏腴,物产丰饶,风光秀丽。在1500多年前,这里称汉初县。到南宋末年,蒙哥攻打合川钓鱼城,在此设武胜军。其后南北定鼎,易名为定远州,不久又降为定远县。民国初,因全国以“定远”为县名者有四,故在1914年改为武胜县。从古至今,治理武胜的守令指不胜屈,然据笔者了解,立传《二十四史》的循吏,唯有明初的县令高斗南。

什么是循吏?即古人呼之为“青天”,乃遗爱地方、深受民众爱戴的优秀官吏。“循吏”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后被历代修史所承袭。国家正史列传之“循吏传”,就是专门记录那些极力劝课农桑、重视文教、为官清正廉明、执法公允持平的官吏的事迹的。自汉以来,循吏们清廉勤勉为政,竭力施行德治措施,他们在任,往往庇民富民,离任则百姓颂扬,长久思念不忘,即史志所谓“遗爱一方”。

明朝276年,《明史》之循吏,全国列名有专传的仅仅30个,加上附名其后者,也不过60人左右,在官吏不可数计的时代,的确只是沧海之一粟。但非常有幸的是,四川的定远县县令高斗南,名列“天下循吏”之第四,其子高恂也是循吏,亦附名于后。原文如下:

高斗南,字拱极,陕西徽州人。貌魁梧,语音若钟。洪武中,由荐举授四川定远知县。才识精敏,多善政。二十九年(1396),与知府永州余彦诚,知县齐东郑敏、仪真康彦民、岳池王佐、安肃范志远、当涂孟廉及丞怀宁苏亿、休宁甘镛、当涂赵森并坐事,先后被征。其耆民奔走阙下,具列善政以闻。太祖嘉之,赐袭衣宝钞遣还,并赐耆民道路费。诸人既还任,政绩益著。寻举天下廉吏数人,斗南与焉,列其名于《彰善榜》《圣政记》以示劝。九载绩最,擢云南新兴知州,新兴人爱之不异定远。居数年,以衰老乞归,荐子吏科给事中恂自代,成祖许之。年七十而卒。

恂,字士信,博学能诗文。官新兴,从大军征交趾,有协赞功。师旋,卒于官。

循吏《高斗南传》后,还附有余彦诚、郑敏、康彦民、苏亿、孟廉、赵森等6人的略传。据《高斗南传》载,高斗南是陕西徽州人,身材高大,说话高声。在明洪武年间,由陕西地方荐举贤良,授官四川定远(武胜)知县。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高斗南和永州知府余彦诚、齐东知县郑敏、仪真知县康彦民、岳池知县王佐、安肃知县范志远、当涂知县孟廉,以及怀宁县丞苏亿、休宁县丞甘镛、当涂县丞赵森等人,因为小过错被朝廷审查。

所谓“荐举”,就是举贤荐能,推荐德高望重、孝悌廉洁之士,任命为政府官员。按规定,四品以上官员,都须向朝廷荐举人才。如其荐举而培植亲信,徇私舞弊,则斩杀不赦;如若荐举不实,也须一并连坐,严厉查处。明朝初,人才匮乏,尤其是巴蜀归入明朝版图后,朝廷根本派不出官吏管理,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实行“荐举”和“科举”两种方式选拔官吏,还不时选用国子监的学生,直接任职地方官。

洪武初年,定远县没有县令,民众推选李福海管理县事。西征云南的平西侯沐英路过定远,见社会安定、市场繁荣,召民选县令李福海交谈,深感其人才难得,上表推荐给朝廷重用,但是任命的诏令尚未送到,李福海就去世了。高斗南则是通过荐举到四川定远来当县令的。在任上,高斗南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要求,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养百姓,的确表现出“才识精敏,多善政”,得到县民的爱戴,是清廉爱民的典型循吏。

朱元璋出身贫苦,历经多年流浪乞讨生活,深知民生疾苦,清楚官吏虐民害政,尤其痛恨贪官污吏。当了皇帝后,他“惩元季吏治纵弛,民生凋敝,重绳贪吏,置之严典”,对官吏要求极为严厉,处治贪官特别残酷,曾在县里专设“皮场庙”,凡贪污60两银子,即县令一年工资之数,就要“剥皮实草”,置于公堂之上,以警诫来者。朱元璋曾特别谕告新任府州县吏说:“天下新定,百姓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然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贪者必朘(剥削)人以肥己,尔等戒之。”他还诏告天下:“民五十以上者,自愿来朝京师,从中访民疾苦,有才能者拔用之。其年老不通治道,则宴赉而遣之。”其意是,凡年满50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去京师上访,朝廷从中访求民生疾苦,了解官吏的廉贪情况,并从中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那些到京的耆老,常常得到朱元璋亲自接见和宴请,并赏赐路费盘缠。当然,不懂治国之道的老人,宴请赏赐之后,就打发回乡。更有甚者,朱元璋还把监督地方官的权力交给百姓,如果其确有贪赃枉法之罪,百姓有权直接扭送京师,告御状;如果沿途有官吏胆敢拦阻截访,则一并严厉治罪,枭首不赦。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苏常熟县的农民陈寿六,受到县令顾英的暴虐欺凌,气愤不过就聚集亲友一道,顶着钦定的《大诰》,把县大老爷顾英绑送京城治罪。朱元璋不但亲自接见,还赏赐陈寿六20锭银钞,并免除了他3年的赋税。诚如此,哪个县令还敢欺压百姓呢?

史载朱元璋“操重典绳群下,守令坐小过辄逮系”,在《太祖实录》中多次谕群臣,不可“苦吾民”“病吾民”“伤吾民”,并用严苛的法律驾驭群臣。地方官稍有小过错,就逮捕关押,严厉惩处,以儆效尤。官吏们常常因“小过”,或者别事的牵连,就逮捕到京城受审,“置之严典”。因此,即便一些优秀的地方官,也难免遭遇“小过辄逮系”之灾。定远的县令高斗南,就是因之被押送京城受审的一个。定远百姓深爱自己的父母官,知道高斗南被带去受审,就联络50岁以上的老人,筹集路费盘缠,风雨兼程到京城上访,向朝廷陈述其抚治地方的善政,举出其爱民的具体事实。朱元璋亲自接见了定远的老人们,听了他们的报告,为官民相爱之情所感动,并遵从民意,嘉奖了高斗南首重学校、劝课农桑的诸多实政,且赏赐其衣服一套和银两宝钞,令其重回定远任职。

高斗南回到定远后,更加亲民爱民、廉洁奉公,政绩更为显著,民众请求其连任九载,其政绩考察都评为最高等级。不久,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推举全国清廉爱民的优秀官吏,树立模范典型,通令全国嘉奖,高斗南就列名于“天下廉吏数人”之中,刊载在《彰善榜》《圣政记》上。朱元璋选用官吏,不问出身、不讲资格,史料中也有“明主用人,以能勤民事者为标准,天下自然多循吏”的记载,故而能“吏治澄清者百余年”。

高斗南被推选为全国的廉吏之后,依然不骄不躁,为定远之民施行善政,朝廷因此提拔他为云南新兴知州(四品)。廉洁爱民的父母官升迁调走,定远县民虽不情愿,但君命难违,不得不攀辕泣送。高斗南到了云南新兴州,依然循良清苦,轻徭薄赋,施行仁政,很快赢得百姓爱戴,敬仰若父母。数年之后,高斗南以其衰老为由请求退休,新兴百姓担心人走政息,涕泣挽留,高斗南遂举荐儿子高恂接任新兴知州。高恂博学多才,在京城任吏科给事中,前途远大,但他放弃了京都的繁华,毅然来到云南边陲,像父亲一样廉洁奉公,善待百姓,一样成为“天下循吏”。后来,明成祖朱棣征讨交趾(今越南),命高恂跟随大军,协助赞理有功,却不幸在凯旋班师的途中去世。清修《明史》,高恂也列名于《循吏》传,名附在其父高斗南之后,成就一段父子两代循吏佳话。

新闻推荐

“新模式 多机制”开创食品安全新思路

2019校园食品安全四川行近年来,武胜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采取强化措施,严...

武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胜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