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印山公园与镜心亭

广安日报 2016-11-06 00:00 大字

衰败的飞檐翘角仍难掩镜心亭昔日的华丽与巍峨。

□刘敏 文/图

据《新修武胜县志》载,“印山公园在县署后,民国十五年,知事徐舒倡修”。在民国时代,能在一个边远小县城修建一个现代休闲的公园,实非易事。公园,古代是指官家的园林,而现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资本主义初期的欧洲,一些皇家贵族的园林逐渐向公众开放,形成最初的公园。19世纪中叶,欧洲、美国和日本出现经设计、专供公众游览的近代公园。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各地才开始出现公园。由此可见,当时作为知事的徐舒,是一位非常开明且能与世界文化接轨的有识之士,亦如他在《印山公园记》中所述:“古无公园之名,有之,自泰西各国始。欧风东渐,京师首当其冲……若论吾蜀,则成都少城公园,其名特著,外此则不称焉。丙寅秋,舒奉命来宰此邦,见嘉陵江自北而来,绕城三面,江外印山当署矗立,睱登署后高阜以望,则雉堞烟鬟,历历入画,此景之奇,更思有以点缀之。爰就故址,别开生面,隘者广之,旧者新之,崎岖者正之,资不足由舒捐募以为之倡……颜曰印山公园,从古名也。”

徐舒,四川彭县人,在武胜任知事时间不长,仅一年零两个月,但他倡修印山公园的功绩却一直为人称道。在他的倡导下,在军政要人和社会贤达士绅的积极支持下,印山公园仅一年零两个月便宣告竣工。志书载,公园由“县征收局门外入园,上行至公共体育场,折而右,绕城墙经过,接近西门,旋绕孔子庙后,广约数十亩,其中建筑首假山、螺黛亭,次船房、望农轩,再次镜心亭、幼稚园、仙人居、大仙祠、图书馆、可人楼、定远楼。园林依地势建造,起伏曲折,跌宕有序。楼台亭榭,纯木结构,极具精巧。园内隙地广植花木,异卉奇花,四时不绝,层叠台阶,游径曲折”。换言之,公园虽小巧,但亭台楼阁、浮石假山一应俱全,且古树参天、奇花争妍、翠竹环绕、小桥流水,在当时的川北地区可谓首屈一指,遂被誉为“川北名园”,一时间,参观者络绎不绝。

印山公园风光了近半个世纪,1971年,国家在此投资兴建国营武胜县缫丝厂(1987年更名为武胜县丝绸厂),公园便不再对外开放。但随着2000年前后的企业改制浪潮,丝绸厂几经变化,终不再景气,这里便逐渐被荒废了。当“两江行”采访组进入昔日的“川北名园”时,公园里一片凋敝,人去楼空,树倒花残,完全看不到志书记载的原貌,但从残存的残垣断壁,亦可窥其昔日盛况。镜心亭是印山公园内现存唯一的木构建筑,当年亦系公园重要的景点之一,现为四川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镜心亭位于公园南,方形,四柱,单檐,四角攒尖顶,面阔6.45米,高9米。关于镜心亭,有传说前后建有两座。一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1)知县车申田建于定远楼处。据车申田《镜心亭记》载,亭新建于“壬辰之秋”,壬辰年即道光十二年(1832),因“旁迤城堞,俯瞰大江,水势弯环,一碧曲绕而西旋,是亭翘然凌虚,杰立于丽谯(壮美之高楼)之间,若含华隐曜,韬涵万态,而无以测其潋滟狐媚之趣也者”,故取名“镜心亭”。

今存镜心亭,则在仙人居下,为公园新建之亭,是当时驻军三师师长陈书农出资助建的,仍沿用了镜心亭旧名。陈书农,四川简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毕业,1921年任邓锡侯部团长,续升任旅长。1924年北京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升3师师长,占有防地合川、武胜、铜梁等地达七年。抗战发生后,陈书农跟随邓锡侯一起出川抗日,历任125师师长、47军军长,战后任第12绥靖区司令,以病退役,1949年居香港,1956年回国,定居上海。陈书农善交际,重桑梓情,也曾为家乡购书办学。镜心亭是其早年驻防时捐资助益社会公益事业之义举,在他的带领下,各界人士才纷纷出资出力,印山公园才能如期竣工。

新闻推荐

一场轰轰烈烈的建筑革命

□本报记者龙俊帆“这些别墅冬暖夏凉、隔音降噪、通风防潮,住起来真的很舒服。”9月10日,在武胜县白坪乡“花儿开了”乡村度假酒店,酒店的负责人周亮一边带着游客看房,一边向游客介绍这些新型房屋。...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