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正直贤良的李永宁

广安日报 2016-08-28 21:13 大字

李永宁,字世安,别号正菴,生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六月初三,先祖是湖北江陵人。曾祖父李志祥,为躲避元朝的兵马来到四川,祖父李福海迁居到定远县(今武胜县)的太山里,寄附在一户人家。李福海为人自由潇洒,而又沉毅耿介。明洪武初年(1368),乡亲们推举李福海去县里干事。明朝西平侯沐英经过定远时,与李福海交谈,惊讶其才能,将他的事迹报告给明太祖朱元璋,但调任李福海的命令刚下达,李福海就去世了。李福海的儿子李英(李永宁的父亲)跟父亲一样,为人耿直,性格直爽,重操守,讲信用,据说武胜桥就是他修建的。李英有四子,最小的就是李永宁。李英虽是布衣,但毓秀有方,一家出了三代进士,其子李永宁为正统乙丑进士,其孙李邦表为嘉靖丙戌进士,其曾孙李纯朴为嘉靖乙丑进士。

李永宁从小非常聪明,领悟力超越众人。明正统六年(1441),李永宁在乡试中考中举人,十年(1445)中进士,并授予南京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李永宁在任上管理钱财非常谨慎,革除了不好的制度和做法。李永宁为官勤政而廉洁,处事谨慎,因而获得了能力很强的名声。李永宁奉户部之命去和州勘察六合县鹰扬兵卫的田粮。当地军民有很多人把自己的田冒于他人名下,以逃避赋役。李永宁把他们的名目都找了出来,无所隐逃。当时还有很多官军附和地方权势与恶霸,横行霸道,在江北为非作歹。李永宁遏止了他们,当地众民对李永宁都非常佩服。

这时逢上级考核政绩,李永宁获得皇上的恩赐,父亲李英获追赠承德郎,母亲冷氏被封为太安人。李永宁为侍奉母亲,报告朝廷请求回乡,三年之后才复任,升任南京户部员外郎。因为给部里上建议与户部尚书的建议相左,所以改为刑部员外郎。天顺六年(1462),广东少数民族叛乱,非常猖獗,广东潮州的知府都被他们捉住了,广东地方官向朝廷告急。朝廷公议推举李永宁去任潮州知府。李永宁只身来到潮州,他在潮州兴办学校,训练士卒,修缮城池,加强守备。同时清理冤狱,减轻农民负担,使百姓缓解疾苦。一年之后,当地叛乱的少数民族有感于李永宁的恩德与威慑,都放下武器,前来投诚,表示服从。李永宁于是与潮州监司一起前往潮州东山抚慰他们。

广东巡抚叶盛向朝廷推荐李永宁的才能,但正在这时,听闻母亲去世。李永宁回乡奔丧,为母亲守制服丧。守丧期满,决心要退隐。当地太守知道他是个大贤才,特地请他再次出山。朝廷任他为广西桂林府知府。李永宁到桂林后,为政廉洁而正直,就像他在潮州一样。他因循当地的习俗来治理,以抚慰当地的瑶族、僮族,抑制豪强,禁止侵扰老百姓,节俭不必要的奢华浪费等等为施政的首要之务。当时桂林府有向民间征调马匹以服役的惯例,如果没有以马服役的话就需要向官府交钱。李永宁本可以从中收取六七十金,但他严正地拒绝了这样的收入。当时,桂林府兴安县的县令张公多次让他收下这笔钱,但他最终还是拒绝。

桂林府的永福县、阳和县这两县非常落后、凋敝,李永宁调停各县,用灵川县的赋税来补这两个县的财政用度。这时,又碰到两广总督韩公,李永宁与他讨论政事,政见不合,李永宁坚持己见,不肯屈服。最后,李永宁辞职。但韩公不久之后就发现李永宁实是贤才,就派遣官差带上厚礼劝导李永宁回来任职。

李永宁做官所得俸禄,以及一些田产与宅院,经常分一些出来送给别人。闲暇的时候游于山水,每天做诗写文章,做自己高兴的事情。李永宁非常重视宗族,他为李氏宗

族建了宗祠,并且亲自种植桂树、柏树,以庇荫先祖的坟墓。后辈们都非常向往李永宁的风范,尊敬他,拜他为师。李永宁在好几个知名的城市里任官,政事举措有惠于老百姓,但他自己平常的生活却非常节俭,人们称他为“青菜”。

李永宁卒于成化十五年(1479)十二月二十五日,享年65岁,葬定远县武胜山。李永宁娶黎氏,被朝廷封为安人。李永宁有三子,长子叫李哻,皇上有诰书赠其为奉政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郎中。次子李綖,没有做官。三子李藻,任湖广汉阳府训导。还有孙子十个,李邦直,弘治八年(1495)中举人,任湖南永兴县知县;李邦表,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任居两淮都运使。这两个孙子为李哻所生。(市地志办)

新闻推荐

武胜县出台18条措施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本报讯(武胜记者站杨四海)鼓励工业项目投资、开展干部入企帮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奖励培育规上企业……日前,记者从武胜县获悉,为有效应对当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确保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继去年出台...

武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