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丝情画意”中传承民间艺术

广安日报 2016-08-15 20:57 大字

图为陈美勰在竹帘上绘制邓小平肖像。

□武胜记者站 闫金强 本报记者 李倩 文/图

8月4日中午,武胜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树上“知了知了”的蝉鸣不停,窗外“突突突突”的挖掘机轰鸣。这些噪音,丝毫没有影响在“丝情画意”景点竹丝画帘馆作画的陈美勰,只见她左手端着调色板,右手拿着画笔,在一张0.5平方米左右的竹帘上创作邓小平画像。

见到记者到来,陈美勰将画笔搁在调色板上,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向记者介绍起了她的事业。“竹丝画帘是用如头发丝的竹丝作纬线,蚕丝作径线,织成竹帘,用针线、画笔在竹帘上绣、绘出姿态万千的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等各类传统工艺画。也可以在竹帘上刺绣,制作出竹丝绣帘。”据陈美勰介绍,竹丝画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上世纪90年代,飞龙美术厂生产的竹丝画帘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2000年,飞龙镇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民间艺术(竹丝画帘)之乡”。

“我就是卢山村本地人,从小就喜欢画画,也经常往镇上的飞龙美术厂跑。”陈美勰告诉记者,在美术厂,她认识了当时的厂长郑才贵,并从他那里学会在竹丝画帘上作画。高中毕业后,陈美勰考进了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艺术设计系的一名学生。

后来,飞龙美术厂因受经济环境等影响,停产关闭。郑才贵也跟着女儿,到北京去生活。2010年之后,镇上再也没有人从事这份职业,这项助飞龙镇成为“全国民间艺术(竹丝画帘)之乡”的民间艺术濒临失传。“没想过还能从事这份职业,并成为竹丝画帘的传承人。”陈美勰说,让她再次拿起画笔在竹帘上作画,全靠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的打造。

2013年面临毕业时,县上为了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来到学校选聘拥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到园区担任竹丝画帘馆画师,陈美勰成为其中之一。“在竹帘上作画,除了要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外,还得注意力度的把握。”陈美勰说,竹帘非常光滑,且非常薄,力度太轻不易着墨,

太重的话颜料将会浸染周围。从小就有在竹帘作画功底的陈美勰,很快成为画师中的骨干。

刚开始时,由于是沿用以前的流水线生产,每个工人只负责一道工序。“打形、起稿、铺线、着色,由不同的人完成,就像工厂印床单一样,千篇一律,没有独立的风格。”陈美勰向园区建议,发起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农户负责竹帘生产,她和画师、绣娘们独立作画和刺绣。

陈美勰的建议得到园区支持,这位1991年出生的姑娘,成了竹丝画帘馆的总经理。合作社成立后,陈美勰除了改进原来的制作工艺外,还想法增加竹丝画帘的品种。“以前只画山水走兽,现在还画人物肖像;以前只生产挂幅,现在有了竹扇、屏风、竹框等产品。还可以根据客人的需要,制作出相应的产品。”陈美勰告诉说。

工艺的改进、品种的增多,直接带来了竹丝画帘单价和产量提升。“今年上半年我们就销出100余幅竹丝画帘和绣帘,产值接近100万元,最贵的一扇屏风卖了5万元。”陈美勰告诉记者,卢山村竹丝画帘馆只是销售点之一,她在广安城区还设有两处销售点,并在百度、天虎云商等网站进行推广。竹丝画帘和绣帘的畅销,也直接增加了合作社社员收益。

目前,长期在竹丝画帘馆从业的当地村民有7人,每月可领取3000元左右的工资,兼职人员超过200人。尽管陈美勰的竹丝画帘事业正随着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的人气增长,以及园区对文化产业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实现了产销两旺,但陈美勰却并不满足。

“前不久,一个去日本旅游的朋友,带回来一件‘日本工艺作品\’让我参观,居然是以前的飞龙美术厂生产的。”陈美勰说,作为竹丝画帘的传承人,除了要将这项产业做大,还要让更多人知道,竹丝画帘出自“全国民间艺术(丝竹画帘)之乡”——武胜县飞龙镇。

新闻推荐

端午情,粽叶香

瞧,夺得冠军的大娘笑得多开心。选手们在激烈角逐。6月20日,武胜县宝箴塞景区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群众,他们或亲自上阵、或围观助威、加油。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工...

武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