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坝记忆:老院落焕发新活力
图为下坝记忆景点入口。
□武胜记者站 闫金强 本报记者 龙俊帆 文/图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近日,记者走进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下坝记忆景点,只见一座座不同年代的房屋错落有致,勾勒出一幅独具一格的乡村画卷。
据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旅游组组长童辉介绍,2012年,武胜县委县政府按照“保护老院落,挖掘传统文化,打造幸福美丽新村”的要求,针对下坝院子上个世纪不同时期建筑保存相对完好的特点,实施风貌改造,还原农村建筑原貌。“下坝记忆景点的打造,丰富了乡村旅游文化内涵,见证了农民生活的变迁。”童辉说。
踏进“下坝记忆”,首先看到的是一座40年代以前的茅草房。“这种茅草房是存在比较早的一种房屋形式,泥土为墙、茅草为顶、就地取材,建造经济、方便。”童辉说。屋内整齐摆放着油灯、石桌、石凳、蓑衣等旧时生产生活工具,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将游客带进川东北农村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淳朴的田园农耕生活。
沿着茅草屋前行,便来到一个农家小院。“小院居民家家户户都种有柚子、甜橙等果树,可以说是‘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童辉介绍道,这既能增加村民收入,又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移步10余米,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穿斗房。“这种房屋布局合理,基本实现了功能分区,有堂屋、厢房、仓房、灶屋、饭堂等。”童辉说,堂屋就是客厅,厢房就是卧室,仓房即储物间。堂屋墙上的图画展示了穿斗房建造的整个过程,能让游客全面了解川东北农村建房传统习俗,感受穿斗房建造精湛技艺。
走进六七十年代的砖石结构房,它的陈设与穿斗房截然不同。砖石结构房以条石为基础,砖砌墙体,屋顶盖上小青瓦,具有坚固耐用、取材方便、造价低廉等特点。屋内挂有毛主席像,桌上摆有毛主席语录,室内布置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浓郁的政治气息。
砖石房对面,便是当地村民经营的农家乐。随着产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设施的配套,前来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居民利用有利条件,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客栈、自行车驿站等,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收入渠道越来越宽,收入越来越高。“在前庭后院种蔬菜,既绿色环保,又锻炼身体。”在旁边一块菜地里,一位正在种菜的居民说道。
进入八九十年代的砖混结构房屋内,堂屋中央悬挂着的邓小平画像呈现眼前。“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家庭联产承包、外出打工创业,是这个时代的烙印,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童辉说,从茅草房到穿斗房,砖石房到砖混结构房,房屋的变迁浓缩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见证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变化。
新闻推荐
(记者李涛)日前,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组织举办了德阳外国语学校名师团队送教走进广安武胜——“接近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教育学术报告会。据了解,此次活动是根据“民建四川省委关于开展‘感恩...
武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