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秘广安土著人 (下)

广安日报 2015-12-04 21:16 大字

山崖上遍布大大小小的賨人洞穴。

杜景贤故居遗址所在地。

□钟再原 文/图

广安土著人的遗踪

我们在探秘广安土著人的起源和演变时,更想搜寻到广安土著人的遗踪,察看广安土著人曾经居住和生活过的遗址遗迹而今是否还在,广安境内是否还有土著人血缘的后裔繁衍,等等。

賨人谷:賨人最早的原始部落遗迹

从秦汉开始,两江流域土著人曾经的板楯蛮、七姓蛮、白虎复夷以及巴族巴人等称谓,被“賨人”取而代之。賨人留下的遗址遗迹有的已被发现和发掘,有的还埋藏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之下,而有的或许已消失殆尽。如今发现賨人最早原始部落居住生活之地在渠县“賨人谷”。2015年1月,市地志办组织各县(市、区)史志办,对达州市渠县境内“賨人谷”遗址遗迹进行了探访。賨人谷位于距渠县县城26公里的华蓥山脉中北段,面积约41平方公里。在景区白石洞一带,发现有賨人群居的一些洞穴和遗迹,故而取名“賨人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賨人谷核心景区的山崖上,遍布着大大小小近60多个洞穴,我们通过陡峭云梯、曲折栈道,才费力地进入古賨人穴居的岩洞。这些群洞大都是在天然的基础上再打造成人居之地,其布局之合理、凿造之精致,着实令人称奇。虽然洞形各异、大小不同、高低有别,却总体布局犹如一幅贴在岩崖上的巨大古壁画,错落有致,疏密相当。洞穴里不仅有居室、闲堂与火灶台、储水凼、藏食库等生活所需的必要设置与设备,更有趣的是,还有我们现代人称之为“楼中楼”、“跃层式”等多层结构的洞穴,且还置备有通风口、排水沟和窥视窗等遗迹。难怪后来人们称颂古賨人是“挂在山腰的原始部落”、“悬崖穴居的奇族”。

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攀登进入最大的賨王洞。该洞有曲折的进出通道,长50多米,中心部位如大厅,高约18米,底部半径约12米,面积500多平方米,可容纳几百人。洞的顶部有一个直径约1米的穿洞,如圆形的天窗,阳光射入,通风透气,绝妙奇特。相传賨王和部族首领常在此议事,賨王作出助武王伐纣、与秦结盟等重大决定也在于此。

賨人谷的“左烟右镝(dī)”遗迹也很出名。“左烟”称烽火台,又称“狼烟台”;“右镝”是放箭台,镝是射出有响声的特制箭。实际上,“左烟右镝”是賨人古代的军事情报站。相传古时生活在賨人谷的賨人,白天一旦遇到敌情,守台士兵便在台上点起狼烟,晚上遇到敌情,守台士兵便在台上放出响箭,发出军事情报,传递给守卫的各路军士首领。

我们如果把这些原始部落的遗址遗迹,与宣汉县罗家坝遗址出土的文物、渠县土溪镇古賨国国都遗址出土的文物一并串联起来考辨分析,一方面说明了今川东北远古的土著人均是一个共同的祖先,只是在漫长的生存繁衍进程中才出现了不同姓氏的支系;另一方面印证了这些土著人,是伏羲氏后裔的分支,从北面汉水流域向南迁徙时,翻越今米仓山、大巴山,随嘉陵江、渠江上游水系和华蓥山脉向南发展,并选择定居在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有山有江等优越大自然条件的嘉陵江、渠江流域两岸,后来在渠江江岸建立了古賨国。

城坝遗址:尽显賨国都城繁华

2008年和2015年,我们曾经两次探访了位于渠县土溪镇渠江东岸、賨人建立的賨国国都遗址。秦灭巴、蜀后在此始置宕渠县,今广安市除武胜县部分外,均属宕渠县之地。渠县文管所的一位考古专家介绍,据考证,賨城初建于春秋时代,至东汉巴西宕渠人、车骑将军冯绲对该城进行了扩建,因而俗称“车骑城”。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国后,在此设宕渠县。至成汉政权时,被僚人毁,历经1000多年。賨城遗址范围在城坝村、天府村,占地约230万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现存有水井、城墙、窑址、墓葬等多处遗迹。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几次调查、发掘,先后出土了编钟、铜戈、铜斧、铜矛、铜罍(léi)、铜钲(zhēng)、陶器、漆器、玉器等大量战国青铜器及汉代文物。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将城坝遗址纳入了国家大遗址保护储备项目。

我们在故城遗址外围还看到有10多处古墓群。故城遗址集中在10多个农家院落,分布有古城街道,5处古时的陶窑、水井遗址等,五颜六色的汉砖、木化石等随处可见。在县文物收藏馆里,我们看到了渠县境内发掘搜集的新石器时代遗物,有石斧、骨针、纺轮、砍砸器,还有汉代的铜斧、石避邪摇钱树座、陶鸡、角钟等。尤其是出土了大量造型各异的虎形文饰,表现了賨人对虎的无惧与敬畏的双重情感,虎成为賨人文化的特殊符号。可见,这座故城的建成和賨国的设立,在远古时代,成为了今川东北乃至重庆部分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显得如此的繁华。今广安市境地,既毗邻古賨国都城,又是其南大门,境内的渠江、嘉陵江是连接古賨国出入的大水道。我们还探访了賨国国都遗址附近的汉阙遗址。在汉初,今川东北一带出现有钱人厚葬之风盛行的民俗,这一带的汉阙是冯焕(冯绲之父)等大富人家修建的。这是2000多年前賨人文化的标志,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存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多的石阙,因而渠县被誉为“中国汉阙之乡”。

探寻:賨人后裔无处不在

在探访广安历史上土著人的遗址遗迹、梳理分析古籍史料时,我们一直困惑今广安境内是否还有土著人血缘的后裔存在、他们是否还在繁衍传承等。曹树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葛剑雄(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在主编的《中国移民史》统计分析论证中写道,历史上“湖广填四川”时,在四川(含今重庆市)总人口中,至少有38﹪还是土著人,现在四川(含今重庆市)总人口中的土著人有近10﹪。这些数据究竟说明了什么呢?我们从以下方面探寻走访了土著人(賨人)后裔的踪迹。

首先,对人口庞大的土著人后裔——土家族的探访。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当时四川东部重庆市境内的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土家族”是汉族对“毕兹卡”的称呼。很多人理解意思是“本地人”,但意思是绝非“本地人”。因为在土家族聚集地的汉语或土家语“本地人”的说法都不是“毕兹卡”,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更为重要的依据是,土家族内部世世代代相传,有部分人来源“巴国人”后裔,但不是巴国主体民族“巴族”的后裔,板楯蛮(别名賨人)才是土家族的先袓,才是现在的土家文化之源。据考辨,这是两江流域的賨人在东汉动乱年间,一部分賨人向今重庆市东部和相邻的贵州、湖北、湖南交界处迁徙而去。由于这些人世居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长期处于封闭的自耕自给状态,汉化程度缓慢等原因,从而形成了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土家族人口数量约为835万,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七位,这说明现在賨人后裔集中地就在这些地方。同时,宣汉县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出土遗物表明,与湘、鄂、黔、渝毗连的土家族世代传承的生产、生活,以及民风习俗等是完全吻合的。如我们曾在重庆市土家族聚居的地方,看见很多男人头上包裹传统的帕子习俗,这在20世纪60-70年代,广安境内同样存在这一穿戴习俗。

其次,对渠江上游达州市境内賨人后裔的考辨。查阅今川东北地区的地方志和地情文献等,表明两江流域而今賨人血缘后裔的相对集中地在达州市的宣汉县。该县有土家族人口约5万人,主要集中分布在龙泉、渡口、三墩、漆树4个土家族自治乡及樊哙土家族聚居镇。这些乡、镇与万源市和重庆市的开县、城口县接壤,幅员576平方公里。据专家研究,宣汉县的土家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土生土长的賨人后代,即俗称的“古老户”,他们分布在宣汉县北部山区的新华、普光、清溪、丰城、南坝以上,包括马渡、红峰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第二部分是“湖广填四川”时,史载今湖北恩施移居到今渡口、樊哙一带的土家族,实际上这是东汉年间,两江流域的賨人东迁湖北的后裔,后来因奉旨移民入川的土家族;第三部分是从湘西一带经商、逃难而来的土家人。宣汉县曾经对土家族人口进行过专项调查,现在的土家族远不止统计的5万余人,其原因,一是过去相当数量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意识淡薄,他们崇尚汉族却歧视本族,认为少数民族身份是一件丢脸的事,他们中有很多人原先是少数民族而后更改为汉族,有的父母是少数民族而子女却在上户口时上成汉族;二是过去一些单位、企业存在的民族歧视现象,导致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找工作难,为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三是很多少数民族群众在户口登记时不太注意,且派出所工作人员用常态思维认为都是汉族,所以导致录入错误,误将少数民族变成了汉族。不管什么原因,罗家坝遗址发掘出土的众多文物,证实了宣汉县古代賨人后裔仍繁衍生存于现实生活之中。

再次,探访今广安境内賨人后裔的踪迹。2014年7月,我们与邻水县史志办在该县御临镇探访时,传说建文皇帝在此地避难,明初该镇人杜景贤曾系建文皇帝幼时的老师,先后任吏部主事、监察御史等职。正因这一历史渊源,才有传说建文皇帝来杜景贤家避难的地方史籍记载、遗址遗迹和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等。杜景贤养老回家修建的义学校舍遗址尚存,他的旧居仍在,距今约700多年了。从广安境内的几次移民史,以及杜氏家谱来看,这支杜姓人家不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而来,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并且是一支旺族大姓,尽管没史料记载这是賨人血缘后裔,但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古老户,不是外来移民,是从远古代代繁衍下来的一支姓氏。同时,我们在探访传说杜景贤陪同建文帝曾游览过的御临河小三峡时,当地村民介绍,在明末清初30多年的战乱中,就是传说“张献忠入四川杀得鸡犬不留”的时代,在御临河峡谷的悬崖上有些山洞,曾经有当地人躲入洞里藏身避难,战乱一结束,避难的人走出山洞后,并将这些无名山洞取名何家洞、华家洞等,以避难在洞穴居住的一个个姓氏来取名怀念它。这说明了当地姓何、姓华的人,是土生土长的。在当地,大家都知道这些姓氏的人不是“湖广填四川”迁来的。在铜锣山一带山崖上,至今还有“蛮子洞”遗存,有的地名叫“蛮子沟”、“蛮子岩”,传说是远古蛮子(即南蛮土著人)居住过的洞穴。我们还从民间编修大量的族谱中发现,个别姓氏也不是外来移民。

纵观史籍与现状,前面引述专家论证的38﹪和10﹪的土著人的数据,在各地反映有可能不一样。广安境内尽管不像其他地方仍有賨人后裔的集中聚居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现有人口中还存在非移民的土著人(賨人)后裔。

感叹:賨人历史灿烂辉煌

賨人因独特的部落形式、独特的族群个性等,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特别是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积累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并传承至今。笔者认为,賨人辉煌灿烂的历史,最具特色、最有影响、最大贡献、最值得骄傲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賨人创造的文化精粹。一个国家和民族,语言和文字是其文化的首要标志。在历史上巴、蜀国的文化中,见不到各自独立的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賨人也如此。然而,賨人在生产生活和战争中,创造的舞蹈文化闻名天下,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巴渝舞”。“渝”是指嘉陵江(古称渝水),并非今重庆市的简称。据史书记载,武王伐纣仅率兵车三百乘、士卒四万五千人、虎贲(冲锋兵)三千人,而纣王的军队却是七十万人,众寡悬殊。然而武王的军队“前歌后舞,士气旺盛”,致使商兵阵上起义倒戈,弱小的武王摧枯拉朽般地击败了强大的殷纣王。史学家们认为,在生死搏杀的战场上,一边冲锋陷阵,一边唱歌跳舞,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恐怕是空前绝后的。长达800年的周王朝得以建立,賨人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这也反映出板楯蛮这个族群是相当古老的,创造这种独特的文化也是非常罕见的。到刘邦还定三秦时,又是遣賨人为前锋,以其歌舞雄姿,浴血奋战。汉高祖由衷赞叹,遂下令乐工学习。从此,曾经是下里巴人的舞蹈,跃升为阳春白雪,“巴渝舞”进入宫廷,并作为招待“四夷之客”的开场节目,犹如当今迎接外国元首演奏的国歌一样。历隋唐,巴渝舞虽几度变化,但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如今在渝东、川东北賨人后裔(土家族)的集中地,最流行的“薅草锣鼓”里面也有“巴渝舞”的影子。不仅如此,賨人创造的“竹枝歌”,千人唱万人合,响彻云霄震山河,早在晋代就被诗官们收入《乐府》中。而今“竹枝歌”仍载入巴渠民间歌谣史册,并传承在达州、广安境内的现代舞台之上。以上这些歌舞文化,充分展示了渠江流域历史文化的独特和悠久。

二是战争铸就的賨人丰碑。自从賨人这支古老的部族出现后,一路随着战争走来。有学者还认为,賨人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职业军队,究其原因,是“板楯蛮”具有的特质。板楯蛮聚族而居,大姓统治,世袭传承;兵民合一,尚武竞勇,能征善战;信奉道教,崇拜巫觋。在古代,賨人参加了数不清的大小之战,战功赫赫。在商代,“板楯蛮”以部落形式,开始出兵参战大显身手。武王伐纣时,参加“牧野之战”,为灭商建周立奇功;战国时,多次助秦参加灭楚之战,为先秦统一天下功名盖世;刘邦还定三秦时,要约賨人打前锋,安得刘家天下400年;东汉初年,天下大乱,宕渠賨人冯焕北伐匈奴屡建功勋,出谋划策取得燕然山(今内蒙古境内杭爱山)大捷,率兵征讨今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封王,即高句丽(简称句骊)王反叛集团,大获全胜;同时代,“羌人数入汉中,东汉王朝调板楯兵破之,羌人畏忌,不复南侵……”无人不晓的诸葛亮,因失街亭挥泪斩马谡的典故,賨人王平在万分危急关头,临危不惧,巧布疑兵,力挽狂澜,吓退魏兵,免遭魏军攻入蜀国之危,诸葛亮大加赞赏王平用兵。西晋时,关中干旱,连年饥荒,秦、雍六郡流民推举賨人李特(系古賨国李氏迁居今陕西略阳)率10余万流民起义。李特战死后,其弟李流和其子李雄继续统领义军浴血奋战,击溃3万荆州水军,杀汶山太守,一路搏杀,攻占成都后,称王立国,是两晋时最早建立的十六国之一。诸如类似之战,不仅展示了賨人纵横沙场,创造了无数的经典战例,而且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智勇双全,视死如归,用生命和鲜血为賨人树立起了一座永载史册的不朽丰碑。

三是賨人英才流芳千古。賨人这个族群,人才辈出,在夏、商、周时,历代賨王、邑、侯,带领本部落和族群的人民,用勤劳和智慧,东征西讨,建设家园,创立了古賨国辉煌灿烂的历史。賨人英才代代出,有先秦道家、谋略家鹖冠子,有打虎英雄廖中药、何射虎、秦精等,“一朝患除,功莫大焉”;賨人范目为助刘兴汉安天下立大功,被封长安建章乡侯;还有前汉公车令臧哀伯、东汉名卿大司农元贺、东汉名将都亭侯庞雄,东汉名臣豫州、幽州刺使冯焕,东汉名将车骑将军冯绲,降虏校尉冯允,尚书郎冯遵,桂阳太守李温、巴郡文学掾赵芬,蜀汉名将镇北大将军、安汉侯王平,以及成汉国李寿即位皇帝后,以厚礼聘为太师、以“考研经典,覃思文章”闻名的高士龚壮等。如果再加上东汉献帝刘协,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率賨人五百余家去汉中归附曹操被拜为将军、后迁甘肃略阳的賨人李虎,还有李虎的儿子李慕,李慕的儿子大将军李特及其兄弟李辅、李庠、李流、李骧,李特的儿子、大成皇帝李雄(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中的一位杰出政治家)等,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当写完这篇稿件后,非常惊叹广安这片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之地,古往今来,这里的人民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创造了无数奇迹,谱写了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而且不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叱咤风云的精英和伟人,使我们今天生活在这片悠久历史土地上的人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全文完)

新闻推荐

专项巡查乡镇工作 督促民生工程实施

本报讯(谭精华陈桂芳武胜记者站文伟)“各巡查组必须坚持原则,认真逗硬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以报告的形式真实准确反映,确保检查工作收到实效……”近期,武胜县纪委监察局采取“片组+巡查”的方式,...

武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