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武胜双创“经验”
李红梅正在指导社员如何管护核桃树。
□武胜记者站 文伟 本报记者 徐瑜 文/图
如果硬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的话,也许“人如其名”最为贴切。
25岁那年,她放着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不要,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租下100多亩地种起了棉花;当新疆的事业蒸蒸日上时,她又毅然回到老家武胜再次创业,承包7000余亩土地种起了核桃,带动当地老百姓共同致富;由于事迹突出,她获得了商务部2014年中国品牌“太阳花”个人创新奖,今年又被评为四川省第七届“劳动模范”。
她,就是如同“红梅”般坚韧不拔、不向困难低头的武胜县林翔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红梅。
“年轻人就是要敢于闯一闯!”
2003年,李红梅从新疆工学院毕业后,成功考入新疆一事业单位,当一家人还沉浸在李红梅有了稳定工作的喜悦中时,她却暗自下了一个决定。
“当时,我在单位主要负责的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看到很多大学毕业生因为就业问题而愁眉不展时,我的心里就一直在想,年轻人为何不敢出去闯一闯?非要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过一辈子吗?”这样的情景触动了李红梅。
“年轻人就是要敢于闯一闯!”2004年,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李红梅毅然辞去了事业单位的工作,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租了100多亩地,种起了棉花。
命运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李红梅种棉花的第一年,就赔了个精光。“当时我的棉花刚播到地里,就遇到了大风灾害,棉花苗和薄膜都被吹得稀烂,虽然经过一番抢救,但到了棉花收割后,我连工人的工钱都无法支付了。”在李红梅走投无路之时,红旗坡农场向她伸出援手,借了5.8万元给她支付工人工资。
初次尝试遭遇失败,李红梅没有被打垮,有了第一年的种植教训,她反而更加充满了信心。2005年,李红梅毅然扩大了租地面积,种植了380多亩棉花。懂技术、有经验、勤管护,当年棉花收割后一算账,李红棉净赚了20多万元,还还清了农场的欠款。
然而,成功的喜悦没有让李红梅止步不前。“种棉花有一个弊端,就是无法衡量市场,种植棉花的业主只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紧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龙女湖片区美丽家园工地灰尘弥漫。垮堰河河水浑浊。2月29日,本报暗访组在武胜县暗访时发现,武胜县龙女湖片区美丽家园项目施工时未采取降尘措施,车辆进出时扬尘漫天;华封镇石梯坎村垮堰河水质浑浊,臭...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