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们村里的“马书记”

广安日报 2017-06-14 04:05 大字

余波(右)和镇干部在村里中药材基地查看即将采摘的川芎。

□本报记者杨茂李倩文/图

因为一部电视剧,他向往主角“马向阳”一样的驻村生活,他主动请缨并如愿来到邻水县石永镇石合场村担任“第一书记”。

搬来锅碗瓢盆,他把村党支部活动室当成家,用脚步拉近和村民的距离;修建通村公路时,他扎根工地监督施工,用实际行动赢得村民信任;借来父亲存款,种植药材和优质水稻,示范带动村民脱贫奔小康……

在农村舞台上磨砺的近两年时光,他已把自己融入了那方土地,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之为“我们村的‘马书记\’”。他就是邻水县文广新局文化艺术股干部余波。

到村报到时,答应带路的村干部爽约;开车进村时,压死村民一只鸡遭遇“高价赔偿”。从未有过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余波,有了深深的挫败感,他决定——

把自己沉下去,成为名副其实的村干部

6月9日午饭过后,余波又敲响了那心爱的架子鼓。这位擅长多种乐器的文化干部,担任石合场村“第一书记”后,将他的这些家当,带到了他现在位于村党支部活动室的“家”。在村党支部活动室里,余波向记者讲起了他和石合场村的故事。

2015年7月初的一天,余波了解到局里将下派干部到村开展***,担任“第一书记”的消息。那段时间,余波正在看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文化干部特有的感性,像一团燃烧的小火苗,让他主动提出到单位联系帮扶的石合场村担任“第一书记”,并得到组织的支持。

到村报到时发生的一件事,险些让余波打了“退堂鼓”。当天,答应带路的村干部爽约,开车进村时,他把村民陈四毛家的一只公鸡压死了。余波亮出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并掏出100元赔偿,但陈四毛没有给面子,“你来当这个官,还不是为了挣表现往上爬!我不要钱,就要你赔我的鸡!”和陈四毛好说歹说,余波在赔了300元钱后,陈四毛才放他离开。

尽管受了委屈,但冷静下来后余波却认为,陈四毛的言辞,说明了干群之间有隔阂。“必须将自己沉下去,真正融入村民当中。”第二天早上,余波把车塞得满满当当,他决定常住“沙家浜”,时刻铭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一名真正的村干部。

入户走访时,年龄相仿的,他称兄道弟;岁数较长的,一口一个老人家;家庭贫困的,拎上牛奶嘘寒问暖。日子久了,他还总结出一套与村民相处的心得:走访时不要拿出笔和纸,村民认为你在摆干部架子;聊天时不能站着,村民会觉得交流有压力;就坐时不要用手擦凳子,村民会觉得你嫌他家脏。“放下身段只是干好农村工作的经验之一,关键还得为他们办实事。”余波说。

67岁的游长生20年前收养了一个女儿,父女俩相依为命,生活在祖宅里。余波到村任职后,看到这间由七根木棒支撑、摇摇欲坠的篱笆房后,争取到了4.5万元的社会资金,为游长生父女俩修建了一间面积90平方米的平房,还回单位募捐了1万多元资金,为他家添置了家电家具。

袁成洋一家常年在外务工,近些年妻子患癌用去了全部家底。年初,袁成洋将病入膏肓的妻子带回老家,为其准备后事。妻子去世后,袁成洋已无钱为妻子买棺材,是余波到镇民政所协调到2000元资金买来棺材,袁成洋的妻子才入土为安。

住在村党支部活动室隔壁的贫困户罗同清,在石永场镇口撞伤了一位村民,造成对方右脚小趾骨折。对方亲友要求送伤者去重庆检查,但罗同清无力承担到重庆的路费以及医药费。余波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前往镇卫生院找到伤者及其家属说明情况,并做好调解工作,对方终于同意在镇卫生院接受治疗。

“农村无小事、农民无小事。”这句驻村前局领导给他说的话,余波自始至终记在心里。为村民们办的一件件实事,也让村民视余波如亲人,不舍让他离开。

按照规定,余波的任期将在今年7月结束。今年初,邻水县将余波推荐为省级优秀“第一书记”,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前来考察时,村民们将工作人员团团围住。原来,村民以为上级要把余波调走。

45岁的余波,正处于上有老要赡养、下有小要培养的关键年龄,却在担任“第一书记”后,将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父亲心脏病突发三次在重庆住院,就连下发病危通知书时也不能陪伴;母亲出了车祸,只能在电话里安慰;上高三的儿子不能回自己家住,只能送去住校,连参加高考也未能回家陪伴。

要打开村民的心结,首先要找准贫困的症结。一户一户走访,一家一家长谈。修路,是村民心中最大的期盼,他决定——

用行动兑现承诺,打通干群“连心路”

全村2765名村民有124户贫困户、474名贫困村民。进村不久,余波便摸清了石合场村的基本情况。

贫困的症结在哪里?第一次村干部会议,余波就有了眉目。那是一个下雨天,3组组长刘友清来得最晚。余波发现,刘友清的鞋子和裤腿被泥黏到了一起。原因很简单,路太烂了。

余波决定到3组瞧一瞧。在70多岁村民张元堂家,张元堂啥也不说,打开粮仓让余波看。谷子装得满满的,一袋叠着一袋,大部分都是陈谷。

“你要是把路修好,让我把这些陈谷卖出去,我就认你!”说完这话,张元堂老泪纵横,余波正要上前安慰,张元堂却“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余波措手不及,也连忙跪下,然后才将张元堂搀扶到板凳上。“老人家,我一定把路修好!”余波当即承诺。

一户一户走访,一家一家长谈。修路,是村民心中最大的期盼。

回到局里汇报,资金缺口太大;到县交运局争取,暂无项目规划;一事一议自筹,户均近万元。“党员干部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不能让承诺变空话!”余波在走访中获得一条重要信息,本村乡友杨家文非常支持家乡发展,已为石永镇捐资超千万元。

找到镇领导帮忙联系,和杨家文亲友一起动员……看到这个新任“第一书记”的真心,杨家文爽快地答应了。修路所需的450万元资金,很快到位。

进展,却不如余波想象中那么顺利。“从两块地穿过,为啥我家的地要占得多些?”“修这条路,不能占我家的地”……余波很从容,他认为只要把修路的好处讲清楚,就能够妥善解决。

村民龚长河的阻拦,却让余波颇为头痛。这条公路,刚好要从龚长河家屋后经过,要占用他家的地。但无论余波和村干部怎么劝说,龚长河始终不肯让步。对龚长河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一家人的出行问题。“老龚,你大我几岁,你是我哥。”余波向龚长河表示,在公路硬化时,由他私人出资,为龚长河修一条从公路连接到他家门前的水泥便民路,比以前出行更方便。

得到余波的承诺,龚长河双手往后一背,大声地对挖掘机师傅说:“你们听到的哈,余书记是我兄弟,你们尽管挖。”

修路最大的阻碍,出现在相邻的石滓镇大步口村8组。修路需要占用大步口村的地,而大步口村8组刚好有一段300米长的断头路。“要么一起修,要么免谈!”大步口村数十名村民围住挖掘机,不让施工。

“大家要冷静,千万不能冲动,这条断头路交给我。”余波做出一个“越界”的承诺,由他去协调县上相关部门和石滓镇,打通这条断头路。

余波立即驱车前往县城,找到了分管“第一书记”工作的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在该负责人办公室,余波讲起了石合场村村民的艰辛,讲起了自己工作开展的不易,在他面前大哭起来。在该负责人的协调下,县扶贫移民局将大步口村这条断头路列入了村级公路修建计划,石滓镇党委政府也为大步口村8组村民出具了修路保证书。两天后,挖掘机的“突突”声,又开始在工地响起。

修路的那段日子,余波几乎每天泡在工地。除了调解纠纷、催促进度、监督质量,他还主动和施工队协调,将原计划7.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缩短为7.3公里。那0.2公里的物料,则用于特困户村民的院坝硬化和便民路修建。

2016年7月,这条村民盼了多年的路终于竣工,余波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张元堂那紧皱的眉头舒展了,龚长河逢人便说余波是一个重信重义的好兄弟,陈四毛也为余波送来了两只土鸡。

石合场村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没有收入,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前来考察的业主全被村民要求的高价租金吓跑,他决定——

借钱投资发展产业,利润全归村集体

公路,只是脱贫致富的载体;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从公路动工那天开始,余波就开始谋划村里的产业发展。

石合场村在家的村民以老弱病残为主,青壮年劳动力欠缺,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收入为零。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彻底拔掉“穷根”。于是,余波联系业主到村考察。

“这些业主,几乎没有来过第二次。”余波说,一是业主嫌远,二是村民的观念未转变,“业主刚坐下来谈,就漫天要价。”

作为一名党员,要起好带头作用。思来想去,余波决定自己先行先试。2016年春,余波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了50亩水田,种植空心菜。“产业启动的5万元资金,是我父亲的退休金。”余波说。

到了采摘期,余波才发现,他的算盘打错了。他所流转的这些田属浸水田,水温比其他地方的要低1℃至2℃,空心菜生长速度慢,上市时已卖不起价钱。

“算上村民的工资,保本都不够,亏了近万元。”余波说,但他从未对村民说过自己亏本的事,反而说自己小赚了一笔,“村民们穷怕了,不能让他们信心受挫。”

2016年7月,余波从同学那里了解到,成都彭州市的中药材川芎产业发展得很好,且对技术要求不高,还可和水稻轮种。吃过一次亏的余波没有贸然决定,而是利用周末时间前往彭州考察,并把种植专家王极端请到了村里。在经过实地考察后,王极端告诉余波,“这里非常适合种植。”

这一次,余波准备大干一场。他再次找到父亲,又借到10万元,向村民流转土地200亩。2016年8月,村民水稻收割后,余波就立即种上了川芎。

“川芎晒干后每斤17元,亩产值可达5000元,除去土地流转金和村民工资,可实现纯利润40万元左右。”余波和记者算起账来,“我只收回成本,利润全部留给村集体,用于扩大产业规模,修建基础设施,开展公益事业。”

目前,余波种植的川芎已销售一空,让他鼓足了发展信心。在水稻栽插前,余波又流转了300亩土地,将规模扩大到500亩。

随着余波的示范带动,村民对发展产业的信心增强了。村里的产业,也开始增加。在川芎基地的另一侧,一排排钢架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这是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谭妹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辣椒育苗基地,是余波“哭”来的一个企业。

2016年底,余波从县上了解到,已经入驻九龙农产品加工园的谭妹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意在县域内建一个辣椒育苗基地,面向全县贫困村订单种植辣椒。

余波找到了谭妹子辣椒育苗基地的技术员周有良,并把他带到石合场村考察。“你这里太远了,地也不平。”临走时,周有良告诉余波。

这句推脱的话,余波却认为有戏。“对方没说气候不行、土质不佳,没把话说死。”几天后,余波再次来到县城,在周有良入住的宾馆内,再次和他长谈。在讲到村里的落后条件时,余波又一次流下了眼泪。

被余波的真诚所感动,周有良将谭妹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老板谭建兰的电话号码给了余波。在余波的打动下,谭建兰到村上实地考察后,同意将育苗基地落户石合场村。育苗基地刚刚动工,余波就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种植订单辣椒。

这一动员,就是200亩。那一株株随风摇曳的辣椒苗,为石合场村的脱贫摘帽,又增添了希望。

新闻推荐

在音乐的道路上“奔驰”记福建省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福建青年音乐学会副会长、福建金海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音乐总监蒋舟

表演中的蒋舟。(资料图片)□本报采访组人物名片姓名:蒋舟性别:男籍贯:邻水县鼎屏镇职务: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文艺部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福建青年音乐学会副会长、福建师...

邻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邻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