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地换兔”蹦上致富路
■来自华蓥市永兴镇马架坪村的报道
“现在这个兔老板可以,喊你们家老杨莫在镇上打工了,回来一起搞嘛,保证赚钱。”
从马架坪村村委会到项目基地的路上,谢绍坤还在不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自2018年6月被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处派到广安市华蓥市永兴镇马架坪村参与驻村帮扶以来,这位年近50的市场监管人就和产业扶贫较上了劲。
脱贫致富,振兴产业是基础。什么产业最适合?一次性找到最合适的路当然最好,可万一此路不通就需调整更换。马架坪村就经历过产业更替的波折。
探路
种金银花却没带来“金银”
“这里已于去年12月变更为了玉兔基地,目前有10座养殖大棚。”5月21日下午,在马架坪村十组,马架坪村党支部书记张洪指着眼前这片正在修建打围的工地说,“不久前这里还是金银花基地,但基地老板经营不善,垮了。”
说话间,十组村民周廷秀从养殖大棚里走了出来。“目前是我负责饲养3号棚里的1500只种兔。”周廷秀笑着说,“现在不仅提前支付了土地租金,每月在基地饲养种兔还能再收入3000多元。”
周廷秀的话像一根针扎进了张洪的心理。他心里很清楚,这几年探索产业发展,村里走了弯路。
马架坪村是永兴镇里距离场镇最近的村。长期以来,当地村民很少有留家种地的,因此土地相对宽松。加之近年大量村民外出务工,腾出更多土地。2016年,上海一家企业来到该村,承包了200亩土地,还承诺每户每年5000元配股。
但由于在把握市场、品种选植、栽培技术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导致2016年当年回收30多户村民的金银花,才收入7000余元。到了2017年,仅四五户村民还在坚持种植。“土地租金一分没给,种出来的也卖不了几个钱,大家都没了积极性。”张洪表示,到2018年,已经没有村民愿意种了。
探索产业发展走了弯路,村民们的致富信心受到了影响。刚来村上不久的谢绍坤曾在给省市场监管局的驻村汇报中提到,自己已联系一家省内企业投资20万元,计划2019年在荒废的金银花基地上试点种植中药材“黄精”20亩,但由于村民的反对未能实现。
反思
产业发展就像质量检测,不合格就该换
“药材企业的董总,苗木种植的欧总,甚至还跑到浙江的西瓜老板……”几次招商引资的失败,让谢绍坤感受到了驻村工作的压力。
“你就当自己是个过客,安安稳稳呆两年走人,少做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面对一些人的“好言相劝”,谢绍坤没有放弃,在继续寻找资本的同时,挨家挨户实地察看,征求村民的产业(养殖种植)愿望。“产业发展就像质量检测,不合格就需调整更换,但你要给人家反思的时间和机会。”谢绍坤说。
通过大量走访调研,谢绍坤总结出村里发展的两大诉求:一是村民当下最迫切的需求是解决土地租金问题;二是村里看重科学性和稳定性,对持续长效本土企业较为信任。
对于土地租金问题,秉着“历史遗留问题做减法”的想法,谢绍坤积极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司法程序解除承包合同。
同时,在2019年末,谢绍坤通过华蓥市共青团委引进了川东最大的肉兔繁育、养殖企业——四川省兴牧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在村委会驻地筹建西南大学博士工作站及西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基地,完成了村上科技化、本土化的企业引进目标。
“这个王老板很耿直,一来就预先支付了周姐1年1.5万元的土地承包金。”十组村民包华艳看到自家隔壁的周廷秀发了财,也跃跃欲试准备下半年到基地上班。
新项目的成功进驻,让村民看到了希望。吸取之前教训,谢绍坤一期工程只让企业承包了之前金银花200亩废弃产业基地中的70亩,之后视基地发展情况再扩大规模。
改进
统一管理提升成功率
记者跟随周廷秀来到养殖大棚,棚内的一排排兔子有的活泼乱跳、有的眯眼睡觉,从山东引进的加湿水帘和换气风扇也是格外醒目。井然有序的画面中,养兔企业执行董事王力一脸笑意地走来。
“兔肉虽然在很多地区都有售卖,但是火爆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成渝地区所消耗的兔头等肉制品占了全国的1/3左右,因此我们选择在川东地区养殖肉兔。”对于马架坪村未来发展,王力看到了两大优势:其一,今年年底广安过境高速公路东环线及渝广高速支线通车后,这个基地距离永兴收费口就3公里车程,地理优势明显;其二,马架坪村闲置土地多,且在政府帮扶资金的支持下道路、办公用房完善,企业可快速实现规模化发展。
王力表示,在种兔养殖过程中,由公司进行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并与养殖户签订协议,保证贫困户所养的商品兔由公司组织回收,协议价格高于市场价时,公司给养殖户按协议价收购;协议价格低于市场价时,公司按照市场价进行收购,从而保障了贫困户的养殖利润。
发展成本低、见效快、风险小的肉兔很快让村民看到了效益。张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种母兔正常繁殖周期是45天一窝,一窝一般6到9只,一年一只母兔能够繁育6到8窝,目前一只商品肉兔的利润在10—15元左右。商品兔75天左右就能达到他们的出栏要求。这样保守计算村民领养一只种兔,一年也能增收4000元左右。”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1500只种兔存栏,未来3个月将实现5000只种兔存栏,未来3-5年将实现年出栏40万只的标准化商品兔场。”王力表示,进入5月以来,自己多次往返于镇、市政府职能部门和基地,计划要在此地建起川内知名的集养、育、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农牧企业。
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在谢绍坤心中,豪言壮语不如脚踏实地,科学规划、精心培育才是脱贫奔小康的一味良药。
●记者手记
谢绍坤在马架坪村“腾地换兔”之所以能成功,贵在始终如一贯彻“精准”二字,科学负责地找到了适宜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让贫困群众获得持续的发展机会,就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消费质量报记者郭剑夫黄明辉
新闻推荐
□徐君一头牛的幸福,就是吃草。没有草,牛还有什么幸福呢?小时候,我满足了一头牛的幸福。改革开放之初,生产队将田产分给了大家...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