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引智提质 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 张学秋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余萍 唐千惠
编者按:
经济稳增长,工业挑大梁,核心在产业,关键看园区。
近年来,广安按照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及广安市委构建“3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要求,积极探索园区创新性发展、差异化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支柱”,广安市委书记李建勤用十个字道出广安产业发展的思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有序,可谓各有各的“招牌”,各有各的“名片”。广安的园区,正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值此广安市开发区创新发展大会召开之际,四川经济日报记者走进广安,走进广安各大园区,看规划、探厂房、观产业、聊发展……探寻广安园区创新发展之景和特色发展之道,解码广安高质量发展之策。即日起,推出“经济稳增长 工业挑大梁 园区发展看广安”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走进广安,大大小小的园区星罗棋布,看似独立存在,实则根脉相连,连接成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脉络。
近日,查询关于广安园区的最新消息,一则喜讯映入眼帘——华蓥山经开区成为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
首批,意味着园区要有突出优势;
院士(专家),意味着园区要有科技含量。
探秘华蓥山经开区能从全省39个参选园区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10个院士(专家)产业园之一的“秘诀”,离不开近年来广安市对于园区发展的规划和布局。
广安市委书记李建勤明确提出“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支柱”的产业发展思路,对此,华蓥山经开区从资源入手、引智库入局,规划出一条高端、特色的发展之路。
“小”地方,背靠“强”基础——华蓥,境内拥有2亿吨以上的矿石储量,资源优势明显。
“强”基础,引来“智囊团”——10余名玄武岩行业专家、领军人物入驻此地进行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
“智囊团”,助力“新”发展——当前,华蓥山经开区已成为四川省玄武岩纤维产业“一体三翼”战略规划布局基地之一。
“新”发展,激发“大”志向——将潜力化为赶超跨越的实力,用实力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广安,正全力将华蓥山经开区构筑成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有潜力
聚焦前沿打造专家智库
近期,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省科协6部门联合发布的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名单一经出炉,就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院士(专家)产业园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因此,遴选标准中也明确——园区或园区企业都至少与2名以上院士和多名高层次专家在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术顾问等方面确立了正式、长期的合作关系。
标准虽严格,但是对照下来,华蓥山经开区有竞争的底气。
推动广安玄武岩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李建勤高点站位科学谋划、深入园区联系企业、精准落实加速推动。李建勤强调,要建好院士工作站、工程中心、创新中心,争取把华蓥打造成为全国玄武岩纤维产业的创新中心。
因此,近年来华蓥山经开区园区在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各类工作站和实验室可谓“遍地开花”——华蓥山经开区与中科院刘嘉麒院士共同设立四川广安刘嘉麒院士工作站、组建广安嘉毅玄武岩原料研究院,与东南大学吴智深院士共建国家玄武岩工程中心西部分中心,与海南大学建立玄武岩海洋应用工程中心,与同济大学建立玄武岩复合材料应用中心,成功申创玄武岩纤维原料均质化控制技术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
人才如同候鸟,哪里环境好、服务优、潜力大,就去哪里。“技术型人才最感兴趣的,是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庆告诉记者,10余名玄武岩行业专家、领军人物共聚华蓥,看重的正是华蓥山经开区玄武岩产业的各项潜力。
说资源潜力——储量大,储量在2亿吨以上,现已探明储量约2400万吨;品质优,火山裂隙岩,矿石拉丝效果经权威机构检测全国排名前三;易开采,矿产分布于地质表层1000—1200米。
说市场潜力——玄武岩纤维是21世纪的高新绿色工业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轻量制造、石油化工等12个领域。
说规划潜力——目前,广安聘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国家玄武岩工程中心、中建材规划研究院,已编制完成全国首个应用型玄武岩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建设占地2000亩。
说未来潜力——《四川省玄武岩产业发展指南(2016—2020)》,明确华蓥市为四川省玄武岩纤维产业“一体三翼”战略规划布局基地之一。
从2011年引进首家玄武岩产业企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当前,华蓥在产线、科研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具备了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有实力
科技成果转化掷地有声
记者了解到,为竞选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39个园区都要进行一次情况汇报的答辩,各大园区各有特色,竞争十分激烈。其中,华蓥山经开区最能打动评委的一点就是——成果转化。
李建勤强调,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的定位是“科研+产业”,要在玄武岩纤维科研上实现新突破,以科研形成产品,以产品形成产业,从原材料初级产品走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
依托刘嘉麒院士在原料均质化技术上的突破,广安在华蓥山经开区建成了国内首个大型玄武岩纤维原料均化工厂,实现对玄武岩纤维原料的大规模均质化。
依托吴智深院士在漏板拉丝技术上的突破,直接跳过国内外正在攻关的800-1200孔拉丝工艺,实现世界首创2400孔大漏板拉丝工艺生产,提升连续玄武岩纤维品质。
依托石钱华、刘毅烽等行业领军人物在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研究基础上,摒弃坩埚法拉丝生产工艺,建成世界首条池窑拉丝生产线,实现原丝规模化生产,并将离散系数控制在5%以内。
7月1日,华蓥市迎来“双喜临门”——世界首条玄武岩纤维2400孔漏板拉丝智能化池窑生产线顺利点火,年产6万吨玄武岩原料均质化生产线正式投产。
“现在行业内普遍攻关的是1200孔漏板拉丝技术。与之相比,2400孔漏板拉丝技术将极大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能耗,同时还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国家“863计划”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产与应用课题组组长石钱华教授颇有些激动地说:“该项目的建成,标志着广安华蓥市成为了全国少有的同时具备生产玄武岩离心纤维及连续纤维能力的产业基地。3年内原丝生产能力将达到6万吨,产能量级位居世界前列。”
同时,6万吨玄武岩原料均质化生产线的投产也让石钱华欣喜万分,他告诉记者,该生产线投产后,将有效保障玄武岩产业上游材料的质与量。
“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大规模的生产,是所有产业的终极目标。”华蓥山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园区已成功申请各类发明专利400余项,实现成果转化20余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亿元。
发展要注重面子,更要注重里子。基于成果转化的优势,广安也为华蓥定下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目标。
记者从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玄武岩连续纤维高端制品制造基地,蓝图已定——2020年,3500吨连续纤维池窑生产线、3万吨原料均质化生产线建成投产;到2022年,池窑生产线扩至12条、原丝产能扩大至6万吨,原料均质化生产线扩至2条、产能扩大至6万吨,沿链引进复合材料企业10家以上,产值突破100亿元;到2025年,原丝产能扩大至12万吨,原料均质化产能扩大至12万吨,实现产值200亿元。
有活力
引“智”提“质”未来可期
“成为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意味着园区走上了技术核心为发展动力的道路。”李庆表示,广安瞄准先进技术和高端应用,注重全产业链的创新,起点高、活力足。同时,在李庆看来,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的落地,不仅为广安的玄武岩产业发展鼓足了劲,也为更多院士、专家入驻广安增添了信心。
华蓥丑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安全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崭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6月2日,华蓥市紫光研究院正式成立。
潘思铭、胡川、杨战武……提到入驻研究院的几位专家,刘安全十分兴奋。“这可都是业界的‘大牛’啊!”刘安全告诉记者,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就是技术,专家的加盟,给予了他极大信心。刘安全透露:“研究院成立后,将主要攻坚5G通信模块CPE研发、协助电子检测、集成电路高端封测研究等领域。”
另一边,走进位于四川帕沃可矿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的“四川广安刘嘉麒院士工作站”,也能感受到发展新活力。
工作站的留样室、制样室、纤维性能分析室等实验室里,今年新到的一批硬件设施已基本安装完毕,实验室功能得以提升。四川帕沃可总经理刘毅烽告诉记者,今年,帕沃可还计划引进两位5G领域和智能化测试领域的专家院士,旨在提升产品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据华蓥山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区在已引进院士的基础上,将再与中国工程院欧进萍院士、中国工程院蹇锡高院士、中国科学院江雷院士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开展玄武岩复合材料在不同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依托专家前沿之“智”,提升广安发展之“质”。
广安,以成功创建院士(专家)产业园为契机,将在科技创新、关键技术突破、高端人才引进等各方面体现出更大的优势。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扬帆起航,未来可期!
新闻推荐
□王久龙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