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个产业带织就富民新画卷 ——直击全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下)

甘孜日报 2017-07-03 07:57 大字

炉霍县高原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 杨孝康 益西 摄泸定沈村农民在自家大棚里采摘草莓。

■本报记者 陈杨 文/图

见证

砥砺奋进的甘孜这5年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11

3

近日农业部汇集形成了1096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并向社会公布,在这份目录中,甘孜州雅江县中国松茸产业园成功入围,这不仅是对甘孜州松茸产业的肯定,更是对甘孜州产业园区的肯定。

早春二月,雅江县八角楼乡日基村,乍暖还寒。

2月27日是藏历大年初一,而位于该村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内,当地村民正在加工流水线上全神贯注地开展食用菌栽培。

穿上防护服、经过药水消毒和空气消毒后,记者进入菌种培育室,菌棒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传输,工人们眼明手快地在菌棒孔里种植菌种。

八角楼乡帕姆岭村村民帕塔志玛已经是熟练工了,去年9月,她被招收进甘孜州日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过9个月的培训后,她实现了由农民到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以前不熟练的时候,一天只能种3000多袋,现在可以种9000多袋,一天的收入有100元,下班后,吃住都在家里”。帕塔志玛说,女儿在甘孜卫校上学,儿子在雅江中学上高一,两个孩子一年的开支就要两三万元。可她们一家每年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挖虫草和捡松茸,还要受气候和市场销售影响,微薄的家庭收入,供养两个孩子读书感到力不从心。成为公司员工后,在培训期间,公司都按照现在工资的一半发放劳务费。目前,她和丈夫都在公司工作,丈夫在粉碎组(将木材磨成粉末),一天有130元的收入,夫妻俩一个月就有7000多元的收入。在虫草季节,公司还要放虫草假,工人们可以上山挖虫草,这样一来,家里的经济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

项目部经理钟群说,要把汉语都不会说的村民,培养成懂技术的工人,难度可想而知。为此,公司聘请食用菌行业专家现场培训指导,采取“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专业农科院、科研所统一规划培训方式、编写培训教材,对当地村民进行一对一培训。通过培训,村民不仅学到一技之长,还对食用菌的市场前景有了更深了解。

“公司刚来村里时,听说菌种厂种的蘑菇几天就可以收成上千斤,我以为他们在吹牛,是技术人员的耐心讲解,逐渐打消了我的疑虑。他们出技术,让我试种,我就搭建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大棚,采菇一季能赚三万多元,而且不受天气影响,也不愁找不到销路,做梦都没想过能遇到这么好的事。”扎西汪堆告诉记者,以前种一亩地只赚一千多元,遇上不好的年景,收入更少。如今县上引进的这家企业,让村民们脱贫了。

村民普巴感触颇深:“我们祖祖辈辈务农,广种薄收,靠天收成,劳累一年,温饱都不能解决。如今没有想到家门口就有工厂可以打工挣钱,还能学到技术。有这么好的挣钱门路,隔壁好几个村的村民都来这儿上班,我在外打工的亲戚听说种蘑菇赚钱,也回来到这儿上班了。”

日基村村民巴登一直从事民居接待,由于乡村酒店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生意不温不火。公司进驻村子以来,租赁了他的乡村酒店,一年有4万元的收入。他有一辆卡车,帮助公司运送建材等物资,去年一年就收入18万元,一家四口人早已脱贫。

今年1月24日,春节即将到来,作为公司员工,村民心情喜悦,180万元现金像一座小山,摆放在桌上,拿着工钱,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县委、政府帮助村民找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产业。”八角楼乡党委书记陈玉龙鼓励村民,要学好技术,自己创业,借助雅江松茸的品牌优势和州县倾力打造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区和食用菌种植基地的有利机遇,尽快脱贫致富。

陈玉龙说乡上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截至2016年12月,已带动100户发展食用菌,其中29户属于贫困户。一户食用菌基地一层面积为100平方米,共7层,按照100平方米一季可栽培菌棒1200袋,每袋平均可产1.5公斤鲜品,一季一户可收获鲜食用菌12600公斤,一年出两季菇,按照每公斤鲜食用菌3元价格收购,每户种100个平方的大棚,每一季保底增收7000元,一年两季14000元。

据雅江县日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产业部部长周会祥介绍,该公司是四川川野食品有限公司下属,核心团队汇集了食用菌研发、食用菌常规种植、工业化种植、农业产业开发等高级人才,拥有一批长期在食用菌这一微生物行业领域从事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等工作的专业人才。公司2014年5月进驻雅江县以来,配合县委、政府优先建设食用菌产业园项目,以食用菌产业为核心带动全面发展,通过产业转型带动终端食用菌精深产品的研究开发,逐步将项目地打造成藏区智慧型、低碳环保型、产旅结合的新型旅游小城镇,成为康巴地区第一会客厅,雅江县城市副中心和创新创业活力城,逐步推进产业转型,通过产业转型带动旅游城镇建设。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雅江县成功打造了中国松茸之乡的优势品牌,随着各项推荐活动的持续开展,雅江松茸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我们借助这个优势,今年力争完成《雅江松茸鲜品地方标准》国家级标准申报,加强雅江松茸、雅江木耳等品牌营销,强力推进中国雅江松茸产业园区和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采取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品开发和精加工,力争实现农牧业总产值3.3亿元”。正在产业园区指导工作的雅江县委书记刘宗建告诉记者,目前,政府与企业合作先后设计了《中国松茸产业园总体规划》,修定了《雅江县食用菌产业规划》、编写了《雅江食用菌产业综合开发实施方案》,明确了雅江县未来10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向——中国松茸产业园选址在距离雅江县城东约19公里的日基木雅文化村,充分利用318景观大道及雅江县的区域优势,整合了以“中国松茸之乡”为名片的食用菌产业,祝桑草原和帕姆岭景区旅游产业,以及日基木雅文化村城镇化建设等内容,形成“三化”联动、产旅结合综合小城镇。通过食用菌产业带动,规划松茸文化旅游小镇,利用传统建筑元素进行设计,集中展示藏家美丽新村的新气象、新风貌,不仅成为川藏线上的最美旅游接待驿站,而且给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增加更多致富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将松茸产业与原始生态自然环境相结合,构建以中国木雅风情旅游特色城镇为核心的中国大香格里拉区域旅游环线中心节点,打造雅砻江流域自然生态与康藏木雅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

中国松茸产业园核心工程可概括为“一场、一厂、一馆、两园、四中心”,重点建设规划食用菌科研中心,建立藏区第一个食用菌基因库,整合多年食用菌科研经验,形成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建成后总产值将达到2亿元,能带动2000户奔康,户均产值达到10万元。

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一期建设,即以“中国松茸之乡”为名片,打造集松茸美食、食用菌产业科研、加工、销售、农业观光一体的产业园区。中国松茸产业园区位于规划区东翼,规划占地面积约393.31亩。中国松茸产业园区按功能分“松茸文化小镇区、松茸产业经营区、松茸生态观光博览园”三大板块。

通过两年的努力,中国松茸产业园一期已初具规模,食用菌菌种厂已投产生产,游客服务中心、松茸文化广场已建设完成,食用菌综合加工园主体钢结构已搭建完成。松茸主题酒店、食用菌交易中心等项目也将陆续开工。雅江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旦灯告诉记者,雅江县以求贤若渴的姿态招商引资,在州上出台鼓励民营企业发展15条措施的基础上,再结合县情出台了15条措施,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主动招商,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力促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投产。目前,松茸产业园区已生产滑子菇菌袋53万袋,82户搭建完成菌棚。全面完成各村木耳种植地块,购买了第一批菌种和10万菌棒种植遮阴布,完成黑木耳种植2.6万棒。

5月4日,甘孜州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霍曲吉祥牧场,一排拖拉机隆隆驶过,50多名牧民忙着种草。

卡灰村属高寒牧区、生产生活比较落后。2016年初,该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75人。通过一年脱贫攻坚,卡灰村从曾经的“后进村”变成“后劲村”。

去年,卡灰村在县财政100万元基础上,自筹26万元,养殖牦牛300头、绵羊100只,建立起现代生态集体牧场,37户贫困户以贷款入股集体牧场。

2016年,卡灰村霍曲吉祥牧场、生态集体牧场等实体共计收入130万元。贫困户户主洛登说:“2016年,我们分红加上各项惠民资金,收入达到了脱贫标准。”像洛登家一样,去年,卡灰全村37户贫困户都脱了贫。

卡灰村还抱团发展牧旅融合产业。村支部书记阿兵介绍,卡灰村以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村民自筹的方式,出资250万元组建理塘县霍曲吉祥牧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把霍曲吉祥牧场和旅游结合起来,建立起集畜牧业、藏区特色餐饮、游牧生产生活体验、特色产品营销、观光摄影等于一体的生态产业综合体。

今年“五一”小长假,来自浙江温州的王家成一家在霍曲吉祥牧场玩得很嗨:遛马、放牦牛、挤牛奶、喝酥油茶、住草原“别墅”。“玩两天,花了3000多元。”王家成说。

阿兵说,现在通过大规模种草,草原更加漂亮,游客也会更多。

按照方案规划,甘孜州南部州级产业发展示范带,将在今年建成理塘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理塘县集体牧场试点建设、雅江县日基生态食用菌产业园区、巴塘县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南部光伏提灌试点项目。

截至5月底,甲洼田园综合体已建成设施蔬菜大棚30个2万平方米,另10个设施蔬菜大棚正在建设中,建成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0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3000亩。濯桑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5个5000平方米,设施育苗中心3000平方米,引进蔬菜种植大户5户落地承包种植面积20亩。建成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2000 增平方米。藏坝乡集体牧场正在开展1万亩人工草地草种调运,有机肥施用和草地耕整等工作。

大河边霍曲吉祥牧场正在组织专人规划设计人工湖改造、自驾游营地、自行车停放点、民族文化展示厅和园区环境美化工程;禾尼乡勒通绵羊选育保种基地建设、牦牛遗传资源保护基地建设正开展财评工作。

巴塘县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已完成苏哇龙乡王大龙村低改700亩、甲英乡绒塔顶村低改500亩及夏邛镇扎金顶村低改600亩补植工作,发放核桃种苗7万余株,自筹农家肥4500公斤。

南部光伏提灌试点项目巴塘县党巴乡黄草坪提灌站、苏哇龙乡绒差绒提灌站试点项目正在挂网招标;得荣县因都坝1#坝太阳能光伏提灌站、绒学村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已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正在开展财评。

4

连日来,为切实推进全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各县(市)聚智集力,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出现的新问题和困难,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有序推进了项目建设。

各县(市)积极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主要建设内容逐项分解落实到部门,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建立了目标考核机制。形成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责任部门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责任落实机制。理塘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挂帅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农办、县农牧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和产业发展示范带相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理塘县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抽调工作人员,组建了理塘县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三产融合统筹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示范带建设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甘孜县组建了以县委书记任书记的产业园区临时党委、以业主单位和乡、村主要负责人为书记的6个产业园区临时党支部,通过党委、党支部的引领作用,积极发挥示范园区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贯穿于示范园区建设全过程。

为切实推进全州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各县(市)创新举措,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政策助推等多种措施,有效促进了示范带建设。一是保障土地流转收益。理塘县由康南农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从农户手中统一流转耕地(草地),避免了企业从农户手中流转耕地因利益之争而产生的矛盾,从制度设计上规避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降低了企业投资风险和农牧民的收益风险。二是创新农民入股形式。炉霍县依托鲜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推进“龙头企业+专合社+集体经济+贫困农户”股权量化的“飞地”经济模式。政府穿针引线,各方深入洽谈,就投资入股、经营管理、收益分红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公司以技术、管理入股,贫困村合作社以政府投入产业扶贫基金、对口援建资金建设的大棚资产入股,按照村民每人持1股(贫困人口持2股)的原则进行股权分配。理塘县则是以牧民生产生活物资折价入股,如牧户以能繁母牛100头、马9匹、帐蓬及其他物资折资280余万元入股大河边霍曲吉祥牧场。三是创新经营模式。炉霍县注册成立“鲜水源”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整合产业扶贫、对口援建等各类资金,重点投向“飞地”产业园区建设,狠抓结构调整,突出主导产业,集中连片打造,形成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实现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转变。四是强化技能培训。道孚县依托农民夜校、远程教育设备等,大力实施村组干部、农村党员、农牧民群众技能培训提升工程。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干部、党员、群众800余人次,人人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培养了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五是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炉霍县虾拉沱村党支部就江油松岭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入驻事宜,当好宣传解说员,在企业与群众之间穿针引线、搭建平台,村组干部、群众党员率先与企业签定土地流转合同,有效带动了全村129户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流转2130亩,实现收益123.5万元。

甘孜州各县(市)在建设过程中,从畅通销售渠道等方面入手,切实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了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成效。一是推行订单保收合作机制。理塘县依托龙头加工企业积极推行订单保收合作机制,与鹏飞牦牛肉和蓝逸奶制品龙头加工企业签订了长期保价收购肉奶协议,与久森农业、康藏阳光公司签订了优质马铃薯和大田绿色蔬菜保价收购协议,畅通了产业示范带优质农畜产品的销售渠道,保障了农牧民群众有稳定的收入。二是合理分红促增收。炉霍县通过农民入股形式,由企业负责生产营销,村集体和农民按股分红,实现农民增收。该县鲜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按每个大棚每年向贫困村保底分红3万元,超出部分按5:5比例进行分红。贫困村在分红的基础上,提留20%红利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剩余红利由村民按股分红。预计2017年48个贫困村可获分红收入288万元,实现集体经济57.6万元,带动3910名贫困人口每年人均增收300余元。三是推广农旅结合模式。炉霍县虾拉沱村党支部借助盛煌农业公司建设“飞地”产业扶贫基地、江油松岭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百合花基地的契机,引导群众走农旅结合路子,全面打造观光农业、庭院经济、农家特色餐饮和休闲农家生活体验等旅游项目,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农村。目前,已完成10户民居接待户环境改造,预计每户每年增收2至3万元。

一个个富民产业的发展,让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不再为找不到致富的渠道而烦忧,他们正步履铿锵地奔走在全面小康之路上……

新闻推荐

雅江县“四化”服务打造最美政务窗口

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张莉记者杨琦)近日,记者从雅江县政府获悉,近年来,雅江县紧紧围绕“农牧品牌化、电矿优质化、旅游全域化、城乡特色化”的发展路径,通过“四化”服务打造最美窗口,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

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