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干托举奔康梦 ——乡城县精准实施“六大战略”纪实

甘孜日报 2016-08-30 00:00 大字

美丽如画的乡城田园藏乡。省政协副主席高峰在乡城县蹲点调研。乡城县委书记曹建奎陪同工作组调研。乡城县政府县长黄进陪同工作组调研。农技员现场传授种植技术。村民在精心管护油菜。村民乐种大棚蔬菜。群众踊跃发展藏香猪产业。

聚焦成绩单

乡城县以整村推进、新村建设等为抓手,多渠道统筹,捆绑项目资金,实施以“四小工程”、农村公路“三年攻坚”和脱贫村整村打造为主的扶贫项目,为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采取“整村+”的办法,解决零散搬迁户的搬迁安置问题。建成移民搬迁安置点7个,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21%。今年,该县统筹资金1358万元,做到了安置点规划合理、设施齐全、配套完善。

产业富民方面,完成小水果种植4000亩、蔬菜种植1500亩、中藏药材种植300亩,加快推进藏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养蜂示范户14户,完成5个扶贫村的新村建设、3个村活动室及3个村文化广场建设,完成小庭院建设184户、卫生间建设263户。目前,已实现农特产品加工业产值2480万元。

城乡提升战略方面,城郊四村基础设施项目、供水管网改造项目预计年内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康南儿童福利院建设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尼斯镇风貌打造、热打乡民欧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年内完成建设;全力推进香巴拉镇和尼斯镇卫生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工作。

交通先行方面,已完成今年州局下达的交通先行通达6个村38.9公里、通畅8个村33.3公里目标任务。完成县级客运站建设。截止目前,31个项目中已有27个项目开工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在11项工作中,已完成的2项;完成率达50%以上的有6项,整体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今年,乡城县紧紧围绕9个村、187户1069人脱贫目标,实施各类扶贫攻坚项目57个,整合资金964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安置一批317人,生态扶贫和移民安置一批35户,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国家贫困线以上达483人,参加新农合与大病医疗保险达1069人,贫困户有住房安全保障达869人,9个脱贫村全部实现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硬化公路、有广播电视,3个贫困村率先实现贫困发生率低于3%。7个贫困村有卫生室,2个贫困村有文化活动室,9个贫困村通网络宽带。

■乡城县委宣传部 文/图

扶贫搬迁搬出美丽新村

初秋时节,乡城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在乡城县松通移民搬迁点,一栋栋漂亮的白色藏房矗立在苍翠的河谷间,一派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画卷在记者面前徐徐展开。

在实施移民搬迁过程中,县上从6公里以外的高山上架设管道引来清泉,将电牵到荒坝,将公路拓展延伸,当地农牧民群众起早摸黑,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便将原来的荒山坡建成了特色浓郁的小集镇。

在扶贫搬迁建设过程中,乡城县力破群众观念改变难、搬迁选址难、资金筹措难三大难题,狠抓搬迁群众落户、房产落脚、生活乐业,努力实现搬迁规划设计好、惠民政策落实好、增收致富引导好,确保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黑达坝、邛少通等五个集中搬迁安置点,354户1876人从生存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半高山上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如今,全县80%以上居住在高山半高山上的贫穷村民,已整体搬迁至生存环境优的低海拔地区,实现集中居住。

乡城县积极采取“财政投入+群众投工投劳”的模式,让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如今,全县89个村实现道路村村通,3726户农户水、电、通讯、电视、太阳能实现全覆盖,完成56个行政村环村路、入户路和连户路并实现100%硬化,全县通村公路硬化率达63%。

利用东西协作扶贫、对口扶贫援助实施的人才援助、项目援助和资金援助,让一批乡村危房得到改造,一批新农村示范村得到提升打造,一批特色助农致富的产业基地上马建设。在促进农民增收中,每年邀请专家举办种植、养殖、驾驶等技能培训,力争达到户均1-2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培植了一批种植养殖大户。

富民产业照亮小康梦想

每天早饭前,乡城县香巴拉镇信沟村的贫困户藏格都要到蔬菜大棚里浇水,查看种下的白菜、茄子、黄瓜是否发芽,去房后山坡上为新种植的核桃树浇水。查看蔬菜长势、为核桃树浇水成为藏格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

信沟村距离乡城县城2公里,是该县气候条件较好的一个村,该村6户贫困户中今年将有4户27人脱贫,这对于收入结构单一、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来说,脱贫压力较大。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经过反复商议,决定户均种植0.3亩大棚蔬菜,种植成活率高、易管理且不愁销路的“乡核一号”核桃树,以及养殖生猪或种植大蒜来增加收入。

在乡城县1248户贫困户中,今年要实现预脱贫的将有187户,各帮扶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根据群众意愿对症下药,针对土地资源丰富、放牧资源富集、气候条件好等特点,发展富民增收产业。在贫困户中,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旅游业的不断增加,在各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贫困村民对脱贫奔康信心十足。

青麦乡巴麦村群众除了家家种有酿酒葡萄,还户均养有15头以上的生猪、种植了10株核桃树,试种树椒和发展庭院经济来助力脱贫。按照县农牧局的技术指导,今年要脱贫的江里尼玛家养的18头猪中已有5头准备出栏,加上葡萄和庭院经济的收入,今年摆脱贫困已不是问题。

对于习惯粗放种植传统农业的信沟村民来说,种植大棚这种精细农活还不适应,种植前,村里邀请其他乡(镇)具有丰富经验的种植户为村民讲解大棚蔬菜的种植方法和管护要领。“种上大棚后,村民不仅可节约买菜的开支,还可将多余的运到城里卖。核桃树两年后即可挂果,也是稳定增收的一项。”村支书四郎彭措对村民全面实现脱贫胸有成竹。

在推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该县引进了以色列滴灌设备,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名、优、特、稀”特色农业,并先后培育了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等特色农业基地,全县核桃发展至4.1万亩。目前,该县以特色农业为主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在主导产业支撑下,该县群众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过21%。结合旅游全域化和美丽幸福新村建设,整合资金3481万元,有序推进了克麦、则鲁等9个美丽新村建设。围绕种树添绿色、引水添活力、安装路灯增亮度进行建设,达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增收致富能力显著增强,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实现农旅互动、产村相融,做到景城、景镇、景村和景户“四位”一体。

笔者在乡城县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全县已无偿发放核桃、苹果、桃树等果树苗木4万余株,发放雪松、侧柏、垂柳等绿化树苗1万余株。农林部门到村指导产业发展,无偿提供相关材料价值50余万元。在脱贫攻坚路上,该县扶贫和相关部门下沉力量,全力指导脱贫攻坚,精准服务脱贫攻坚。

旅游扶贫打造田园藏乡

“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独特的田园藏乡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在乡城开展旅游定制服务,并全额出资,首批与100余农户签订民居打造协议,并与农户以三七比例进行利润分成,按照进度,9月底可完成30户农户的打造,10月份可实现开张营业。”在乡城县搞旅游投资项目的亲德文化旅游公司王总告诉笔者。

据悉,乡城是环亚丁两小时旅游圈上的重要节点,距离稻城亚丁机场仅110公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很多旅游开发投资商瞄准乡城旅游开发的广阔前景,纷纷前来洽谈投资。去年该县与康定机场集团签订《旅游产业开发战略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境内香巴拉七湖景区、祥云酒店、康南农特产品加工园区农特产品加工和销售项目。

为做好旅游这一朝阳产业,乡城县去年出台《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将全域旅游打造成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发展质量的主导产业目标,到2020年将建成最美田园藏乡休闲地、农特产品生产基地、民族工艺品加工地,实现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98亿元。

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乡城县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差异化路子,提出了走“旅游+扶贫”的脱贫之路,以青德镇仲德村、然乌乡克麦村为核心,辐射周边村落的自然景区,打造4A级景区,着力构建“住在藏乡、留在田园、游在景区、购在乡城”的旅游格局。将旅游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开发一批文化旅游产品、培育一批民宿示范户、带动一批农村人口参与旅游发展,乡城旅游正在强势崛起,旅游富民将不再是梦想。

近年来,乡城县以“乡城三绝”为核心,以“一寺一馆一村”带动旅游发展,充分利用在川滇藏大旅游格局中的枢纽地位,借助亚丁、格聂神山、香格里拉、丽江等资源,形成“住在藏乡、留在田园、游在景区、购在乡城”的旅游格局。全县旅游产业已成为脱贫攻坚主引擎。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27.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72亿元。

“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将乡城建成最美田园藏乡休闲度假地、农特产品生产基地、民族工艺品加工地。力争到2020年底,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4.98亿元,全面实现全县脱贫目标。”乡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新村建设带来可喜变化

“路通了,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形不再有了,我打心眼里高兴!”青麦乡黑达尼木顶村村民多吉喜上眉梢。

为了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乡城县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创新提出了以狠抓小水、小路、小桥、小能源为主的“四小工程”建设。

“每次在修建工程的时候,我们都能从村里的公开栏里及时了解到工程修建的进度,真好!”沙贡乡热龙村村民生呷说道。

“我们在每项工程之前,都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据青麦乡党委书记丁泉介绍,“四小工程”项目的资金量小、技术难度小、施工量小,非常受群众欢迎,群众对此的参与度也很高。

“上次,一听说村里要修水渠了,我一夜都兴奋得睡不着觉,第二天早早地便到村里去报了名,投工投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家住水洼乡雨洼村村民丹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在“四小工程”建设中,乡城县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指导,乡村主体、齐心协力”四位一体的模式,充分让群众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群众的热情也一天胜过一天。

漫步在乡城县的大街小巷,干净的街道、美丽的花卉、凉爽的树荫。……总是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出门便是花香,所有的烦心事一下就没了。”傍晚,正在街上散步的罗女士和丈夫带着刚满5岁的孩子,心情格外舒畅。

为了给群众提供健康、和谐、优美的宜居环境,乡城县以“洁净、清新、有序”为标准,切实解决影响城乡环境的“脏、乱、差、丑”问题,让广大群众感受到环境整治带来的新变化。

“下午出来呼吸下新鲜的空气,还是要比一天窝在家里舒服多了。”在香巴拉广场的一角,现年55岁的尼玛大爷说,自己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就老伴和自己,出来逛下,心情好多了。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乡城县建立了城乡环境专项整治制度,启动了“四化”、“四美”评比,划分卫生保洁责任区,大力实施改厕改卫、规范经营、垃圾处理等措施,实行了门前三包、奖惩卫生检查制度,不断巩固、深化环境卫生整治成果。

“既然环境都是我们大家的,就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说实在的,环境好了,心情也自然好了。”家住热打乡色坝村村民扎西如是说。

走进青麦乡木差村,溪流欢歌、鸟儿轻吟、树木幽深、炊烟飘散,一座座白色藏房点缀田野之间,好一幅“村中田、田中村”的山水画浑然天成。

“我们的村子是越来越美了,我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已经营了3年藏家乐的村民木绒扎姆正乐呵呵地打扫着院落,她简单地算了下,自从开办藏家乐以来,每年就净赚了2万多元。

结合牧民定居、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旅游开发、产村相融等多种方式,乡城县有序推进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群众的生活也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

“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村子变化是大伙做梦都没想到的。”村民尼玛回忆道,以前,村里房屋破破烂烂的,水、电、路也不通,人在村里就好像与世隔绝了一样。

为了让群众摆脱这样的困境,乡城县在新村建设的具体实施中,依据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民生改善型、聚居点建设型、综合体打造型三种建设类别,使新村建设始终围绕群众需求进行。

同时,乡城县还突出“统筹城乡、产村结合、产村相融”,通过采取村落建设,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等,让群众不仅感受到村子的变化,而且多出了致富的道路。

“现在打工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了,实在太好了。”在尼斯镇沙孜村千亩林标准化蓝莓基地上班的村民次仁桑格乐得合不拢嘴。

如今,行走在乡城县的每个角落,笔者见得最多的是群众脸上的笑容,听得最多的是群众谈论着生活的美好。

压实责任确保脱贫摘帽

乡城县委书记曹建奎告诉笔者,自省州委全会召开以来,乡城县围绕“五年扶贫任务四年完成”的目标,制定完善年度扶贫计划和工作推进、考核评价体系,确保“任务、措施、责任、要求、时限、考评”六落实,带动干部群众抓扶贫。推进扶贫工作“增加收入向全面发展转变、全面扶持向重点扶持转变、点状发布向块状分布转变、专项扶贫向大扶贫格局转变”,坚持“围绕扶贫抓发展”,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用扶贫的意识和眼光去看待、衡量、推进各项工作,主动融入扶贫大局,围绕扶贫履职尽责,形成强大合力。守土尽责打好攻坚战。实行挂图作战,月汇总、季调度、半年总结、年终考评,对42个贫困村、1248户贫困户、6796名贫困人口,采取项目拉动、产业带动、专合组织促动、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抓增收。通过树立旅游统领产业,推进蔬菜、水果等短期增收和葡萄、核桃等长效支撑产业发展,构建扶贫产业支撑,结合“十三五”规划工作,争取各类扶贫资金,分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产业扶持、整村推进、综合扶贫等工程,力争2019年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任务。

乡城县围绕今年预脱贫的9村187户1069人脱贫任务,以任务倒逼责任。实行常委领导和县级领导双联系贫困村制度,结对认亲、共建共创机关单位负责整村帮扶,结对认亲干部职工负责到户帮扶。联系帮扶责任主体与县委、政府和乡镇签订帮扶责任书,公开承诺帮扶任务,倒逼落实帮扶责任。以标准倒逼举措。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制定出台贫困村脱贫标准,细化脱贫各项指标。各联系帮扶责任主体按照标准,沉底调研做实方案,逐项制定达标措施,确保措施对症。针对42个贫困村、1248户、6796名贫困对象致贫原因,采取“五个一批”,“企业+支部+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市场+农户”等形式,积极围绕旅游、特色种养殖业制定整村脱贫方案42个,到户脱贫计划1248个。脱贫任务限时完成,脱贫成效由标准衡量。召开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现场办公会议、全县脱贫攻坚大会,研究工作推进举措,解决工作推进难题,明确脱贫时间、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督查考核和问责力度,工作成效与单位和干部职工个人评先评优、目标考核、职务晋升挂钩,督促帮扶责任主体跟进落实举措,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新闻推荐

幸福让村民心里乐开花

■吴远胜望着眼前修到家门口的柏油马路,乡城县青麦乡亚金村的村民达洼打心眼里笑开了花。“真没想到,现在柏油马路都修到了自家门前。”谈起眼前这条路,达洼感触颇深。他说,以前这条路非常狭窄,路上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